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未來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èi lái xué
解釋:
一門為描述或預測未來世界而發展成的新興學問。主要的工作是對未來社會的預測,從事理論與實證的研究,並求其系統化和總合化,但也可包括對未來問題解決之道的探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未來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turology
作者: 高強華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未來學是一門研究未來的學科,是以「變」為觀念基礎的綜合性學科。未來學者強調「變」是宇宙的本質,變亦是宇宙中所有事物的本質;世間沒有不變的事物,如果以不變的觀點看事物,是絕對的錯誤;變的結果和速度均會愈來愈快。國內的未來學者賴金男教授便認為未來並非過去的延續,如果明天和今天一樣,這個世界沒有甚麼好活的,如果未來跟過去一樣,那麼我們的生命便是多餘。
  未來學的主要目標,在於經由對近程、中程和遠程的未來之探討,以及對必然的、可能的和意外的未來之理解,從而改善人類社會生活環境中種種的困擾或問題。未來學家對於能源、人口、糧食、土地利用、環境汙染、科技與生活、道德感和價值觀、教育的型式或內涵、社會的結構或組織、人類文明的發展、生活方式的變革等問題,均以科際整合的角度進行探索,期能預防明日之危機,創造更完美理想的未來。
  未來學一詞,趙雅博神父曾經指出最早係由法國哲學家柏格耳(G. Berger)於一九五五年首先創用;其後陸續發行未來學期刊,成立未來學研究中心,舉辦未來學世界會議。美國的科學研究院於一九六五年成立了西元二千年委員會,由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貝爾(Daniel Bell)主持,每年舉行學術研討會,一九六七年出版〔邁向西元二千年〕一書。此後「世界未來學會」成立,致力於當前趨勢之探索,未來問題之預測,以及對理想的未來社會之研究。
  未來學家杜佛勒(A. Toffler)認為我們對未來的看法,將決定未來社會之形貌。他在〔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一書中指出:在科技遽變的時代裡,暫時性的訊息不斷侵擾人類的知覺,新奇性的事物接二連三地衝擊人類的認知,而多樣性的選擇不停地擾亂人類的判斷;除非人類能盡速學習控制個人生活及社會全體的變動率,否則人類注定要面臨集體適應崩潰的危機。在〔第三波〕(The Third Wave)一書中,杜佛勒認為人類在未來的衝擊之下,要適應競存的最佳策略有兩種:一是全面改革教育的系統,二是適當地抑止科技的進步。
  未來學的思考或研究有助於認清未來的危險和機會,諸如經濟成長、人口爆炸、資源損耗、科技發展、生態環境的維護或改善等問題,均需要從未來導向的角度探討,超越昨日的偏見,進行科際整合或集思庫(think tank)形式的研究,方能真正解決問題,發展人類社會的協調、合作與和諧進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未來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