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逆性 - 教育百科
不 | |
可 | |
逆 | |
性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rreversibility |
作者: | 黃明哲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熱力系統當發生有狀態的改變時,因此系統和外在環境存在有溫度的差異,或此系統本身因承受不可逆的影響(如流體流動摩耗能量,突然膨脹做功,…)而造成此系統本身可用能量的損失。譬如若此系統在完全考慮可逆的過程變化時,當可有最大的功Wrev輸出,但是實際上卻僅有Wact輸出。所以I=Wrev-Wact,即I 為無形中所損耗而無法有效輸出的能量,亦稱之為不可逆性。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可逆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Irreversibility |
作者: | 陳李綢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不可逆性與可逆性(reversibility)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可逆性是合於邏輯的思考過程,最常用到的是數學運算以及所有屬於因果關係的問題。所謂可逆性,是指思考問題時,可以從正面去想,也可以從反面去想;可以從原因去看結果,也可以從結果去分析原因。如此,能夠使用順向與逆向兼顧的思考歷程,即稱為可逆性。而不可逆性即為不能夠用正反兩面去思考問題。根據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認知發展的研究發現:前運思期的兒童尚缺乏可逆的思考功能,也因而未具有守恆概念。例如,這時期的兒童還沒有質量守恆的概念。兩個完全一樣的球形泥塊之中一個被捏成香腸形時,便說二者大小不相同。他無法了解如果香腸形的泥塊再被依相反的方向捏回來,會還原成球形泥塊,而且兩個泥塊會一樣大。這種只能從其一方向去想,不能從相反方向去想的邏輯思考過程,稱為不可逆性。在這個例子裡,兒童也就沒有質量守恆概念。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可逆性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