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禱 - 教育百科
代 | |
禱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tercession |
作者: | 王敬弘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代禱是由拉丁文intercessio翻譯而來,它的意義是代替別人在天主面前祈禱,例如,父母為子女的需要向天主祈求,教會為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某項特殊情況祈禱等。其實在所有的宗教中,幾乎都有代禱行為及其規範,在基督信仰中也不例外。 在〔舊約聖經〕中,有許多有名的代禱例子:亞巴郎為使索多瑪和哈摩辣免於懲罰所作討價還價代的求情(創一八16~33);梅瑟多次在天主面前為以色列人民求寬恕(出三二7~14,30~35;三三12~17等多處);撒慕爾先知為以色列人求天主選立一個君王(撒八1~22)等。〔舊約〕的司祭所獻的全燔祭、贖罪祭等各種祭獻,都是公開正式為整個民族或個人所作的代禱(參閱〔肋未紀〕及其他各處)。〔聖詠〕中也有不少為人代禱的例子(詠二一等)。 在〔新約〕中,耶穌在最後晚餐時所作的大司祭的祈禱,就是為他的門徒和所有將要相信他的人代禱(若一七6~26);他在十字架上為釘死他的人向天主求寬恕(路二三34);他在十字架上的苦難和死亡,就是獻上自己的生命為整個人類得到罪赦和救恩所作的祭祀和祈禱(希五1~10;七20~九28)。耶穌藉十字架上的犧牲,也建立了教會彌撒祭獻,使它成為教會最隆重而有效的代禱方式。教會以彌撒為所有生者和亡者,集體地或個人地,同天主獻上各種謝恩和求恩的代禱。 從神學上來看,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的人,經過洗禮由水及聖神重生,進入教會並分享耶穌基督的生命(若三1~8;鐸三5;其他多處)。因此,耶穌是教會的頭,所有信友都互為肢體;由於這種在耶穌基督內生命上的共融和相通,我們可以彼此有效地代禱。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是全人類救恩的來源,所以我們一切的代禱都是仰賴耶穌,在耶穌內產生效果。耶穌既是古往今來所有生者和亡者的主和救主,所以我們可以,而且也應該在耶穌內為一切活人和死人,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的各種需要祈禱,好幫助他們最後得到永遠的生命。 另一方面,耶穌在天父的面前是一切人的代禱者,他以自己在十字架上所經歷的苦難和死亡獻給天父,為一切人永遠的得救代禱。同時天主教相信,聖母瑪利亞因著她是耶穌的母親,更因著她在十字架下與耶穌同作奉獻,使她在耶穌和天父的面前成為有力的代禱者。天主教會和信友在祈禱時,常請聖母代為轉求。 至於代禱的方式有多元的變化。教會除了以彌撒為人代禱外,其他一切公開的禮儀都是代禱;在正統的禮儀之外,教會也制定了各種敬禮和祈禱的經文,為求某些特定的恩惠或謝恩而為人代禱。 每位信友可以參與教會公開而正式的代禱外,個人也可以私人自由的方式為別的個人和團體、國家和教會的需要作代禱。在參與敬禮和誦念經文之外,也可以具體的行為作代禱,例如守齋、身體或心靈上的克苦、以金錢或實際行動為人解困,都可以在耶穌內獻給天父為人代禱。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代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