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穩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ㄧㄥˋㄍㄨˋㄉㄧㄥˋㄖㄨˊ:「ㄨㄣˇ」、「ㄨㄣˇㄉㄧㄥˋ」、「ㄆㄧㄥˊㄨㄣˇ」、「ㄨㄣˇㄖㄨˊㄊㄞˋㄕㄢ」。
  2. ㄎㄜˇㄎㄠˋㄅㄨˋㄑㄧㄥㄈㄨˊㄖㄨˊ:「ㄨㄣˇㄐㄧㄢˋ」、「ㄔㄣˊㄨㄣˇ」、「ㄨㄣˇㄓㄨㄥˋ」、「ㄓㄜˋㄖㄣˊㄏㄣˇㄨㄣˇㄎㄜˇㄧˇㄒㄧㄤㄒㄧㄣˋ。」
  3. ㄎㄨㄥˋㄓˋ使ㄕˇㄉㄧㄥˋㄖㄨˊ:「ㄨㄣˇㄓㄨˋㄑㄧㄥˊㄒㄩˋ」、「ㄨㄣˇㄓㄨˋㄓㄣˋㄐㄧㄠˇ」、「ㄨㄣˇㄓㄨˋㄐㄩˊㄇㄧㄢˋ」。
  4. ㄑㄩㄝˋㄉㄧㄥˋㄊㄨㄛˇㄉㄤˋㄊㄨㄛˇㄊㄧㄝㄖㄨˊ:「ㄕˊㄋㄚˊㄐㄧㄡˇㄨㄣˇ」、「ㄨㄣˇㄘㄠㄕㄥˋㄙㄨㄢˋ」、「ㄨㄣˇㄓㄨㄢˋㄅㄨˋㄆ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1. 安定、沉著。
    【例】安穩、平穩、穩健
  2. 控制、使安定。
    【例】穩住情緒、穩住陣腳
  3. 一定。
    【例】穩操勝算、穩拿第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ěn
解釋:
[形]
1.固定不動搖、安全。如:「安穩」、「平穩」、「穩定」、「穩如泰山」。
2.妥當、妥貼。如:「穩當」、「十拿九穩」。
3.沉著不輕浮。如:「穩健」、「穩重」。
[動]
1.控制、使安定。如:「穩住情緒」。
2.安頓、安排。元.秦𥳑夫《東堂老》第三折:「這兩個好無禮也!把我穩在茶坊裡,他兩個都走了,乾餓了我一日。」《孤本元明雜劇.翫江亭.第二折》:「將那先生穩在那酒店裡,我騎著風也似快馬,來到這荒郊野外。」
[副]
一定、準。如:「穩操勝算」、「甕中捉鱉,穩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ú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不動搖、不變化。
  2. [[副] ] 一定。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蹂踐穀粒,使穀殼、米粒分離。大徐本《說文解字.禾部.新附》:「穩,蹂穀聚也。」

2. 安穩、安全。如:「平穩」、「穩如泰山」。大徐本《說文解字.禾部.新附》:「穩,一曰安也。」《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行人安穩,布帆無恙。」《三國演義》第四八回:「是日西北風驟起,各船拽起風帆,衝波激浪,穩如平地。」

3. 妥當、妥貼。如:「穩當」。唐.杜甫〈長吟〉詩:「賦詩新句穩,不覺自長吟。」《官場現形記》第二四回:「自來辦大工的人都守著這一個訣竅,所以這回賈大少爺的保舉,竟其十拿九穩。」

4. 持重,沉著不輕浮。如:「穩重」。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馬取穩健,不擇毛色。」《文明小史》第二八回:「大家一聽,都嚇呆了。還是西卿穩定些,就問那家人是什麼亂子?」

5. 控制、使安定。如:「穩住情緒」。《水滸傳》第三九回:「兄弟吃了一驚,先去穩住眾做公的,在城隍廟等候。」《文明小史》第三三回:「縣官已差人拿帖子來拜過,說請刁大老爺搬到衙門裡去住。刁委員一想,他這是穩住我的意思。」

6. 安頓、安排。元.秦𥳑夫《東堂老勸破家子弟》第三折:「這兩個好無禮也!把我穩在茶坊裡,他兩個都走了,乾餓了我一日。」元.無名氏《翫江亭》第二折:「將那先生穩在那酒店裡,我騎著風也似快馬,來到這荒郊野外。」

7. 一定、準。如:「穩操勝算」、「甕中捉鱉,穩拿。」《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登科及第,是男子漢分內事,何足為難?這老婆穩取是我的了。」《官場現形記》第六○回:「固然保不定是個男孩子,然而亦拿不穩一定是個女孩子。」

注音: ㄨ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