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俞兒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Yü Êrh Wu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魏晉舞蹈。《俞兒舞》本為漢朝《巴渝舞》,至魏晉改稱《俞兒舞》,魏文帝曹丕黃初三年(西元222)改名《昭武舞》用於高祖廟,成為雅舞。唐「清商樂」中仍有《巴渝舞》。《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板楯蠻夷者……高祖為漢王,發夷人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世號為板楯蠻夷。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陣,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此舞「其辭既古,莫能曉其句度。魏初,乃使軍謀祭酒王粲改創其詞。粲問巴渝帥李管種玉歌曲意,試使歌,聽之,以考校歌曲,而為之改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臺新福歌曲》、《行辭新福歌曲》,《行辭》以述魏德。」(《晉書.樂志上》)魏《俞兒舞歌》共四篇,魏國初建所用,後於太祖廟并作之。歌詞為王粲造如《行辭新福歌曲》:「神武用師士素厲。仁恩廣覆,猛節橫逝。自古立功,莫我弘大。桓桓征四國,爰及海裔。漢國保長慶,垂祚延萬世。」
參照:
《宋書.樂志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俞兒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