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催眠舞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pnotic Dance
作者: 許妍飛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暗示或催眠狀態下產生的某種舞蹈;這類舞蹈可見於宗教儀式或商業性質的音樂廳。例如早期在倫敦,有個未經訓練的女孩被以馬德.萊娜(Madeleine)為名作宣傳,在催眠師的控制下被當成物品展示,播放音樂後(有時音樂是由觀眾依其希望所選,因此不可能事先排練),這名女孩便隨著音樂舞動。這種舞蹈若是有意識的,那它就較像是鄧肯(Isdora Duncan)所表演的舞蹈;因為她很少會用同樣的音樂,完全相似的形式跳兩次一樣的舞。這種演出(若是真實的話)只是證明一件所有好老師跟好的演出者都知道的事:如果舞者不受外在限制,只專心於舞動本身的情形下,會跳的比較好。宗教儀式中,外力催眠(由催眠師慛眠)或自我催眠(透過自我暗示)會產生一種入神的狀態,此時身體能量全投注於單一目的上。同樣是催眠,Hypnotism和Mesmerism兩者不應混淆。Hypnotism是透過心智與觀念形成(有時靠情感)來操控,而Mesmerism則由身體及其亢奮的精力開始,但經由直覺它也會觸及心中情感。心理分析技術遊走於此兩者之間,而有些以「基督教科學」做宣傳的教義則有些共同之處。如:參加舞蹈廣場之類的活動,通常會誘導人產生一種類似被催眠的情緒,而使年輕人做出像求婚般的鹵莽行為。「戰舞」的運用伴隨軍事訓練或軍事行動而生,雖然為求整齊劃一,其動作很少超過簡單的行軍行進。如:祖魯戰士敲鼓的動作般,引起類似的催眠來激發戰鬥精神。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催眠舞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