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元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rdinal Virtues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元德是眾多美德(virtues)當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
  凡任何一個美德要成為元德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其本身不是從他種美德衍生而出;二是可從其本身衍生出他種美德。
  何為元德在不同的倫理學體系有不同的說法。在柏拉圖(Plato, 427~347 B.C.)及古希臘倫理體系中,稱得上元德的美德有四,即是:睿智或智慮(wisdom/prudence)、節制(temperance)、勇敢(courage/fortitude)、正義(justice)。在西方基督教的倫理體系中,聖多瑪斯阿奎納(St. Thomas C. Aquinas, 1225~1274)指出七個元德,除了上述四者外,還有三個宗教上的美德(theological virtues),是:信(faith)、望(hope)、愛(love/chanity)。但前此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認為真正稱得上元德的只有信、望、愛三者。古希臘倫理體系中的四元德基本上只是從「愛」衍生而出。近代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 Schopenhauer,1788~1860)主張真正的元德只有兩個,即正義與仁心(benevolence)。
  在中國先秦儒家的哲學體系當中,能夠稱得上元德的只有「仁」。雖然仁、智和勇合稱「三達德」,但依照前述元德的定義,智和勇都不能算是元德。因為〔論語.憲問〕曾記載著:「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照後人勞思光的解釋,此陳述句表示仁能生智及勇,但智與勇不能生仁。故而可以說,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只有仁才是元德。孟子的體系大致以孔子為張本,亦以「仁」為諸德之發軔。
  如果心理學的實徵性研究果能指認出何種美德為元德,那麼在道德教育中,在美德的陶成上就應以元德為核心來做安排。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元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