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如釋重負 - 教育百科
ˊ
ˋ
ˋ
ˋ
  • 漢語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釋:
  1.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快。
    【例】聽到祖父病情好轉的消息,他頓時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如釋重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ú shì zhòng fù
解釋: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快。《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太守待他去了,如釋重負,背上也輕鬆了好些。」也作「若釋重負」。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如釋重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語出《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後亦用「如釋重負」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典故說明:
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亦用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使用類別
用在「紓解放鬆」的表述上。&用在「紓解放鬆」的表述上。
例句
  1. 聽到醫生說父親已無大礙,我們都如釋重負。
  2. 這件祕密揭露後,她反而如釋重負,多年來心頭的陰影一掃而空。
  3. 恐怖的颱風夜終於過了,所有的人都鬆了一口氣,感到如釋重負。
  4. 看到兒子成家立業,他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5. 知道自己錄取後,他一掃陰霾,如釋重負地噓了口氣。
  6. 看到大家都如預期的上榜了,老師這才如釋重負地露出笑容。
  7. 期末考終於結束了,大家如釋重負地鬆了一口氣,開始籌劃即將開始的暑假生活。
辨識:
近義成語
了無牽掛
形音辨誤

典源:
《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經〕冬十月,鄆潰。〔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則惡矣,亦譏公也。昭公出奔(1),民如釋重負。

〔注解〕 (1) 昭公出奔:昭公出走至晉國的乾侯。
書證:
01.《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源)
02.《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太守得他去了,如釋重負,背上也輕鬆了好些。」
03.《聊齋志異.卷五.花姑子》:「又以衣覆餘餅,懵㥭酣睡,辰分始醒,如釋重負。」
04.《聊齋志異.卷一一.陳雲棲》:「是日,從夫人歸,得所託,如釋重負焉。」
05.《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首縣正在為難,齊巧院上派人下來說:『把外國兇手,先送到洋務局裡安置。……』首縣聞言,如釋重負,趕忙前去驗屍,提問苦主鄰右。」
06.清.方苞〈考槃集序〉:「君子難進而易退,非以為名也,所見者大。故其進也,常覺其志之難稱;而其退也,如釋重負然。」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如釋重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