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技術創新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chnology Innovation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技術創新是指生產技術或手段的新途徑,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
  技術創新的觀念,是由古典經濟學家熊彼德(J.A. Schumpeter)所提出。熊氏認為生產能力包括兩部分因素的組合,一部分是物質的,另一部分是非物質的。在物質方面,基本的生產因素有勞力與土地等,此為一切財貨的來源。非物質的因素則為技術與社會結構。非物質因素亦影響到經濟活動的水準與性質。雖然作靜態分析時,這兩種生產能力可以視為固定,但熊彼德卻在動態經濟中,視技術創新(即企業家的創新)是經濟進步的原動力。
  在熊彼德的企業家創新觀念中,認為企業家最重要的特質是生產手段置於新的途徑,所以企業家的指導作用,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條件。熊氏認為在穩定均衡的經濟狀態下,一切經濟活動均依循一定的軌跡而進行,不可能有創新的機會。企業家形同點綴,毫無發揮其功能的餘地。像這種維持現狀的經濟活動,是靜態的、不進步的。欲使經濟突破現狀而得以繼續發展,則必須改變現況,發明新產品、介紹新方法、開拓新市場、發現新資源及組織新的企業等。企業家為了達成上面的改變,必須要有技術知識的存在,以不同的方式來組合生產因素。對此一知識與技術的獲得與增進,主要的活動就是教育。熊氏以為教育雖不能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卻能提高勞動力的素質,以滿足創新技術的需要。他的理論,對於教育經濟學理論基礎的奠定,有其貢獻與影響。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技術創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