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北監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璉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明朝北京國子監所刊印的圖籍,稱為北監本。
  北京國子監原為元朝舊學,明朝建國後改為北平郡學,成祖永樂初年營建北京新都時,改為北京國子監,又稱北監。
  北監自明朝中葉始逐漸刊印書籍,萬曆以後較為興盛,並取代南監刻書地位。北監刻書數量不多,不能與南監相比,因北京內府主要刻書機構為司禮監,許多圖籍已由司禮監經廠刊印,據明周弘祖[古今書刻]記載,北監刻書僅41種,(包括:[四書]、[孟子節文]、[古史]、[務本書]、[楚辭]、[淮海集]、[字苑撮要]、[山海經]、[國子監志]等。)雖然此書目有所疏漏,然尚略可知北監本的概況。
  此外,北監曾依據南監本重刻[十三經注疏]和[廿一史]。萬曆年間南監所刻[十三經注疏]板片,缺[周禮]、[禮記]、[孟子]等書板,餘板亦殘損不全,萬曆12年(1584)北監祭酒張位奏准校刊[十三經注疏],14年遂據嘉靖閩中御史李元陽本(或稱閩本)重刊,7年後完成,崇禎5年(1632)重修,而李元陽本則是依據南監三朝本所刊。晚明藏書家毛晉汲古閣本[十三經注疏],又據北監本重刊。萬曆24-34年北監亦據南監本[廿一史]重刊,成為一時盛舉。
  北監本板刻整齊美觀,但內容訛誤不少,例如所刻[廿一史]中,遼、金二史原有缺文脫葉之處,北監重刻時未予糾正,仍沿襲缺漏,致使前後文理不相連貫,可見其刻書不重校勘,故屢為後代藏書家所詬病,清康熙間曾修補北監舊板,乾隆以後北監存板即不再刊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北監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