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冊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ㄨㄅㄣˇㄖㄨˊ:「ㄐㄧㄢˇㄘㄜˋ」、「ㄏㄨㄚˋㄘㄜˋ」、「ㄐㄩˋㄘㄜˋ」、「ㄐㄧˋㄋㄧㄢˋㄘㄜˋ」、「ㄌㄩˇㄧㄡˊㄕㄡˇㄘㄜˋ」。
  2. ㄙˋㄈㄥㄖㄨˊ:「ㄘㄜˋㄈㄥ」。
  3. ㄌㄧㄤˋㄘˊ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ㄕㄨㄅㄣˇ˙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ㄉㄧˋㄦˋㄘㄜˋ」、「ㄖㄣˊㄕㄡˇㄧˊㄘㄜ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後泛指書籍、簿本。
    【例】畫冊、手冊、紀念冊
  2. 量詞。計算書本的單位。
    【例】第二冊、人手一冊
  3. 賜封。
    【例】冊封、冊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後泛指書籍、簿本。《書經.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2.泛指書籍、簿本。如:「名人冊」、「畫冊」、「紀念冊」。
3.量詞。計算書本數量的單位。如:「人手一冊」、「第二冊」。
4.計謀。同「策」。《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漢.王充《論衡.骨相》:「大梁人尉繚說秦始皇以併天下之計,始皇從其冊。」
[動]
賜封。如:「冊封」。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
注音:
漢語拼音: chǎi
解釋:
[名]
夾有繡花圖樣的紙本子。如:「樣冊子」、「樣冊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書。古代編綴竹簡成冊,後來泛指書籍、簿本。
  2. [[量] ] 計算套裝書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ㄘㄜˋ

1. 符命。《說文解字.冊部》:「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也。」《書經.周書.顧命》:「太史秉書,由賓階隮,御王冊命。」

2. 賜封。如:「冊封」、「冊立」。《舊唐書.卷一四.順宗本紀》:「戊申,詔以冊太子,禮畢,赦京城繫囚。」唐.陳鴻《長恨傳》:「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

3. 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亦作「策」。《六書正譌.入聲.陌麥昔韻》:「冊,以竹為之,而聯以繩,象形,通用策。」《書經.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明.朱載堉《樂律全書》卷九:「單執一札謂之簡,連編諸簡乃名為策,故於文或作冊,象其編簡之形。」

4. 泛指書籍、簿本。如:「紀念冊」、「點名冊」。明.張丑《清河書畫舫》卷八上:「崇禎戊辰,暮春之望,過項氏,獲觀宋元畫冊,內有宋高宗人參地黃圖贊對幅。」

5. 當量詞。計算書本數量之單位。如:「第二冊」、「人手一冊」。

6. 計謀。通「策」。漢.王充《論衡.骨相》:「大梁人尉繚說秦始皇以併天下之計,始皇從其冊。」《漢書.卷六九.趙充國辛慶忌傳.趙充國》:「此全師保勝安邊之冊。」

㈡ ㄔㄞˇ

夾有繡花圖樣之紙本。如:「樣冊子」、「樣冊兒」。

注音: ㈠ㄘㄜˋ ㈡ㄔㄞ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