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席魯男舞者╱男反串舞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leuh Boy Dancers
作者: 張巧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角色名。摩洛哥馬斯摩達族(Masmouda)的柏柏人(Berbers),打扮成女孩的男舞者。一團男孩於領舞者的指揮下,在著名的馬拉喀什(Marrakesh)廣場的Djema el Fna表演。男舞者在七歲前即開始訓練以便完全熟悉舞步,穿著打扮如同女孩,身穿白衣外罩彩色外套,配上銀色或深紅色皮帶,臉上塗著顏色,手以指甲花染色,頭髮剃到只留一撮,用五顏六色的羊毛束纏繞成頭巾狀,在一耳上掛著一個大金耳飾。除了高尖吟唱聲,為此舞伴奏的樂器包括:砰得(bendir),為一有二呎寬的單邊鼓,用手指打擊;那科斯(nakus),為一鐵管,用棍打擊;魯它(lutar),為一三弦樂器;紐科沙(neuk´sat),為三個小型指鈸,套在舞者手指上,二個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一個在右手的中指。由領舞者彈奏雷貝琴(rebab)吟唱詩歌開場,當舞者排成一行面對觀眾時音樂師加入。除腳功外,身體有七種動作:向觀眾作跪拜狀;在各種不同隊形的轉角處,躍起腳跟作雙交織碰擊;舉右手敬禮;彎曲膝蓋作額手之禮;作肩膀和頭部的「顫動」狀;在舞隊形成五個尖形時,一足打節拍;另一足的腳趾和腳跟作切分節奏。此舞蘊含許多滑稽劇和象徵性的身體動作。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席魯男舞者╱男反串舞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