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商務印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商務印書館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出版機構之一。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夏瑞芳等人創辦於上海,當時主要印刷商業簿冊表格。光緒二十八年(1902)張元濟加入,成立了編譯所並主持工作。此後,商務印書館改以出版學校教科書、古籍、科學、文藝、工具書、期刊等為主要業務。該館在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及淞滬戰役等不同時期分別編輯出版的中小學各科教科書,如〔最新教科書〕、〔共和國新教科書〕、〔復興教科書〕等,均是當時全國中小學廣為採用的教科書。商務印書館也十分注重譯介西方文化學術思想,同時成套整理印行古籍,編纂〔辭源〕等大型工具書,先後編輯出版多種大型叢書和主辦〔東方雜誌〕、〔教育雜誌〕、〔學生雜誌〕等刊物。民國二十一年(1932)「一二八」淞滬戰役中,該館總務處、編輯所及附設的東方圖書館、印刷總廠等,被日軍炸毀。後部分恢復。民國三十八年(1949)該館除遷至臺北外,留在大陸的該館於一九五四年五月遷至北京。其後曾受教育部委託出版高等學校試用教材,一九五八年後以翻譯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為主,同時出版中外文語言文字工具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商務印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何瑞萍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商務印書館創立於清光緒23年(1897)正月初十,由夏瑞芳、高鳳池、鮑咸恩、鮑咸昌、郁厚培、沈伯曾、沈伯芬以及張桂華等人,在上海合資創辦,以承印圖書及印行附中文翻譯之英文課本為主要業務。28年商務正式由印刷業走進出版業,並設編譯所,編譯中小學、師範學校等各級學校用書並刊印古籍,以闡揚國粹為經營方針。民國成立,商務的出版方針除了編印教科書外,開始注重各種工具書的編印,如〔辭源正編〕、〔中國人名辭典〕、〔醫學大辭典〕、〔動物學大辭典〕、〔綜合英漢大詞典〕、〔植物學大辭典〕、〔地質礦物大辭典〕、〔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辭源續編〕、〔法律大辭書〕、〔國語辭典〕……等工具書。民國8年(1919)創刊〔四部叢刊初編〕開始對古籍做整理刊印。18年印行〔萬有文庫〕,各書都依〔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分類,類號印於書脊處,並附送全套圖書目錄卡片,深受圖書館界歡迎。19年成立總管理處於上海,設立研究所,發行〔百衲本廿四史〕。23年刊行四庫珍本,並發行兒童青少年讀物一〔幼童文庫〕及〔小學生文庫〕。24牢出版〔叢書集成初編〕。抗戰軍興,日軍查封上海商務,商務遷重慶,印行「中學生文庫」。抗戰勝利後,商務遷回上海,並於36年在臺灣籌設分館,37年正式開幕。39年(1950)臺灣分館更名為臺灣商務印書館。在臺灣時期除重印過去重要出版品外又編印〔人人文庫〕、〔岫廬文庫〕及各類工具書,並複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均受到讀者的歡迎。
  在大陸時期,商務之發行網甚廣。光緒29年商務在漢口成立第一家分館,自此以後,商務不斷地增資、擴充,在全國各地設立許多分館,迄民國36年止,共設立33家分館,並分別於民國3年及5年成立香港及新加坡分館。
  商務印書館以印刷為經營出發點,將編輯、出版、發行合而為一,且出版範圍遍及各種學科,不僅奠立商務在出版界的地位,也影響近代中國出版業的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商務印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