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波米耶斯,喬治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omies, Georges (1902-1933)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舞蹈家。生於巴黎,原本是牙醫,但對歌唱有興趣,常參加歌唱比賽,後來被「奧林匹亞劇院」(L´olympia)總監謝發里耶(Maurice Chevalier)發現他的舞蹈天分,鼓勵他往舞蹈方面發展。波米耶斯是自學成功的範例,早期他在音樂廳創作一些輕音樂舞蹈小品,這些小品的動作素材大多來自社交舞,但是他也實驗無音樂伴奏舞蹈。1928年,他在「香榭里舍戲劇院」(La Comédie des Champs-Elysée)發表第一次個人舞展,因為風格新穎突出,立刻受到舞蹈界的注目。1929年,他接受「工作室劇場」(Atelier Théâtre)總監杜林(Charles Dullin)之邀,為當時正在上演的英國王政復辟時期的戲劇(The English Restoration Play)編舞,同時也在GaÎté Montparnasse劇院發表個人作品,替該劇院總監巴第(Gaston Baty)編作適合於舞台劇的舞蹈。1931-1932年,他與鄧肯的傳人麗莎.鄧肯(Lisa Duncan)合作,經常在香榭里舍劇院和「皮里耶表演廳」(Salle Pleyel)演出。1933年,英年早逝於巴黎。他的舞蹈風格平實、自然且充滿流暢的節奏,他為了讓身體與動作的線條能清楚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所以他的表演服裝通常是簡單的T恤和長褲。除了表演之外,他還經常發表文章表達自己的舞蹈哲學思想。法國舞評家畢里爾翁(Maurice Brillant)認為他是一位具有時代精神的舞蹈家。其重要作品有:《克萊蒙.查爾斯頓》(Clements Charleston)、《喬治亞藍調》(Georgian Blues)、《上上之策》(Les beaux stratagemes,戲劇作品,1929)、《幻想症》(Le malade imaginaire,戲劇作品,1931)、《懶鬼》(Tire-au-flanc,電影作品)、《細香蔥》(Ciboulette,電影作品)、《Chotard et cie》(電影作品)、《沒有手臂的男人》(L´homme sans bras, 1932)、《月光奏鳴曲》(Sonate au clair de lune, 1932)。
參照:
J. Robinson《Modern Dance in France-An Adventure 1920-1970》1997.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波米耶斯,喬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