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證自明理論 - 教育百科
不 | |
證 | |
自 | |
明 | |
理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Axiomatic Theory |
作者: | 黃昆輝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不證自明理論是由海格(Jerald Hage)所提出。海格認為組織共有八個變因,其中四個為組織的結構特徵,代表手段,另四個為組織所預懸的目標或結果,代表目的。此種「手段-目的」連鎖具有雙向的特性:組織結構固可影響組織目標的達成,而組織所形成的特定目標亦會限制組織的結構。 形成組織手段的四個結構性變因,乃是組織中人際關係的層面,分別為複雜化(complexity)、集中化(centralization)、正式化(formalization)及階層化(stratification)。複雜化係指組織中專門性工作的數目,及執行各項工作所需訓練的水準。集中化係指組織內行政決定集中於少數最高階層人員的程度。正式化是指組織對其成員職責及作業程序所作規定之明細程度。階層化特別強調組織中成員工作地位差別的數目及行政階層體系中所有層級的數目。 形成組織目的的四個功能性變因,分別為適應力(adaptiveness)、生產力(productivity)、效率(efficiency)以及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適應力係指組織對其環境變遷所作的反應。生產力乃是組織以其產出結果的質和量,反映該組織的效能。效率所強調的是每一單位產出的最低成本。工作滿意主要是指成員對組織的態度或工作態度。 海格根據上述八個組織變因,提出七個主要命題和二十一個推論,這七個命題為:(1)集中化愈高,生產力愈高;(2)正式化愈高,效率愈高;(3)集中化愈高,正式化愈高;(4)階層化愈高,滿足感愈低;(5)階層化愈高,生產力愈高;(6)階層化愈高,適應力愈低;(7)複雜化愈高,集中化愈低。由於這些命題,係邏輯推論所得,看似相當明確,且理所當然,故可稱之為不證自明理論,唯此一理論是否有效,實尚待進一步的證驗。 此外,海格更根據八個組織變因的交互關係,提出兩個凸顯的細織型態,即「有機組織」(organic organization)和「機械組織」(mechanistic organiza-tion)。唯因為有機組織和機械組織各有其弊病,何伊和密斯科(Hoy & Miskel)乃建議一種具平衡性的「整合組織」(integrated)。這三種組織在八個組織變因上的特性如下圖所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不證自明理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