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圖書館學五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ive Laws of Library Science
作者: 謝寶煖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圖書館學五律是1931年印度圖書館學家阮甘納桑(Shiyali Ramamrita Ranganathan, 1892-1972)所提倡之圖書館學基本法則,簡潔地刻畫出圖書館專業的各個層面,其內容如下:
  第一律「圖書乃為使用而生」(Books Are for Use):圖書館採訪圖書的終極目的在提供讀者利用,故而(1)圖書館的位置應位於所服務社區的中心,並普設分館及服務站,以排除距離的障礙,方便讀者充分而自由地利用;(2)圖書館開放時間應盡量便利讀者到館利用;(3)圖書館的家具設備應盡可能舒適便利;(4)館員應有敏銳的判斷力、充實學科知識並接受專業訓練,具備心理學知識了解人際溝通技巧,俾便以適當的方式在適當的時間推薦適當的圖書給適當的讀者。
  第二律「每一讀者均有其書」(Every Reader his Book):圖書的利用應全民化(Books Are for All),不應受階級、身分、性別、居住地區(城鄉)、身體狀況、年齡等因素影響而有差別。因此政府當局應提供充裕經費並立法保障圖書使用的平等權利,而圖書館當局更應善用經費充實館藏,聘用勝任的館員,使館藏充分發揮效能。
  第三律「每一書均有其讀者」(Every Book Its Reader):圖書館應加強下列服務使館藏充分流通:(1)採開架系統,便利讀者自由瀏覽,增加圖書與讀者接觸的機會;(2)依主題分類排架,提供新書展示,凸顯館藏新穎性,書架加貼推薦標示以吸引讀者的注意,書架高度與架位安排以方便讀者利用為原則;(3)強調目錄之效用,製作叢書名及主題參照款目以增加圖書之流通機會;(4)參考館員應協助讀者找到所需圖書;(5)吸引潛在讀者成為圖書館的真正使用者。
  第四律「節省讀者的時間」(Save the Time for the Reader):適切、徹底、迅速、及時是節省讀者時間的原則。分類排架、開架閱覽可節省讀者找到所需圖書的時間,完備的主題分析目錄可幫助讀者將相關資料一網打盡,將利用頻繁的館藏配置在入口處並建立醒目的標示導引系統,可加速讀者及時找到適切的圖書。
  第五律「圖書館是一個成長的有機體」;此乃五律的原動力。圖書館的成長主要表現在三方面:(1)圖書,由於出版技術的革新使圖書的出版量急遽增加,影響所及,圖書館的空間、家具設備不斷成長,而分類表亦應隨之修訂更新;(2)讀者,教育普及化與圖書館服務的加強,使讀者人數日益成長;(3)館員,圖書與讀者成長,相對地需有更多的館員來提供服務。圖書、讀者和館員三者均衡成長,正是圖書館生生不息的源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圖書館學五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