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坐馳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zuò ch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uò chí
解釋:
1.身不動而心神離散。《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2.神往。唐.劉禹錫〈汝州上後謝宰相狀〉:「印綬所拘,不獲拜謝。瞻望德宇,精誠坐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坐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俞懿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坐馳」就是心靈沖虛、忘我神馳的意思;見於〔莊子‧人間世篇〕,其中說:「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ㄑㄩㄝ)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莊子在〔人間世〕中借著孔子與顏回論處世的寓言,提出「心齋」(參見「心齋」)的修養工夫,也就是說修道的人必須進行精神齋戒,以沖虛無待的清明心,因應萬物。接著借孔子之口,提出「坐馳」的觀念,說明想要達到超越的精神境界,必須有真實的涵養,就好像鳥兒翱翔天際,一定要有羽翅,沒有翼的鳥必不能飛翔;同樣的,有智慧的人才能求得知識,沒有智慧的人不能得到知識。觀察萬物時,猶如虛無一物,才見宇宙之大而空寂,虛心潛修,才能達到高曠的精神境界,這樣的境界清明澄澈,是福祉吉祥依存之地,然而卻不止於此,這樣不斷地修持澄淨清虛的心靈境界,可說是形坐神馳,也就是所謂的「坐馳」。這裡「闋」是空曠的意思。「虛室生白」一辭,崔譔認為是指日光所照,司馬彪則以為「室」比喻心,心能空虛,則純白獨生,正與郭象見解相同;郭象江說:「視有若無,虛室者也;虛室而純白獨生矣」。成玄英進一步疏解道:「白,道也」。「吉祥止止」一辭,注疏者多根據〔列子‧天端篇〕「虛室生自,吉祥止耳」的句子,以及〔淮南子‧俶真篇〕:「虛室生白,吉祥止也」的句子,認為第二個「止」字是衍文,全句意為至善吉祥境界,就在心靈沖虛,因應萬物。而「坐馳」是超然忘我精神的長久涵養工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坐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