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單向溝通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ne-Way Communication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單向溝通是指送訊者(來源)將訊息單方向地傳送給收訊者(目的地或對象)的一種溝通方式;至於收訊者對於訊息有無疑問,對於訊息的解釋有無出入,並未給予回饋的機會。
  依據麥克斯基(Gordon McCloskey)的分析,單向溝通的歷程可概分為五個步驟,如下圖所示。由圖中可見,「來源」透過某種文字、圖表、動作等「訊息表達」符號,將一則教育消息或某種教育觀念「傳送」給收訊者。收訊者一經「收受訊息」,就會依其所收到的及所了解的加以「反應」。但即使收訊者有疑問或有意見,也未給予發問而獲得送訊者澄清的機會。
  單向溝通在日常生活或是公職服務中,隨時可見。例如,電視教學、電視新聞播報、對大眾講演、報紙雜誌的文章、廣播電臺的廣播、坊間出版的書籍、課堂上講演式的教學、行政主管對所屬同仁宣布政策或下達命令,皆屬之,不勝枚舉。
  單向溝通有其優點。一次溝通可以有很多的收訊者,同時也避免討論及答問費時。因此,省時省力且迅速,是單向溝通的最大特色。其次,單向溝通較雙向溝通更為井然有序,不會引發吵鬧、爭執、混亂的溝通情境。再者,在單向溝通的歷程中,送訊者即使有錯誤訊息,也不會直接受到收訊者當面加以質疑、揭發、挑釁和攻擊。
  由於單向溝通缺乏回饋的機會和作用,使得收訊者所認知的和送訊者的本意,常會有一段距離。這種溝通的曲解現象往往係因收訊者以本身已有的知識、思維習慣、態度、需要和目標去詮譯訊息所造成的結果。其次,單向溝通的收訊者無法在溝通歷程中,表達收受時所遭遇的疑惑、困難和感受,內心常會有一種不安全感與挫折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甚或埋怨送訊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單向溝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