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假借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jiǎ ji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jiè
解釋:
  1. 虛假的借用。
    【例】他假借愛心募款的名義,四處斂財,真是不應該。
  2. 六書之一。語言中某些字有音無字形,而借用同音字來表達。如「而」字本是長於兩頰的鬍子,後借為連接詞。
    【例】讀古書一定要認清假借現象,否則常會誤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假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jiè
解釋:
1.借用。《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崔慰祖傳》:「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袠,慰祖親自取與,未常為辭。」《南史.卷七二.文學傳.袁峻傳》:「家貧無書,每從人假借,必皆抄寫,自課日五十紙。」
2.憑借、借助。《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紀》:「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訟師,就自己寫了一紙訴狀。」
3.寬容。《戰國策.燕策三》:「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慴,願大王少假借之。」《三國演義》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務高,人皆下之。儀獨不假借,延心懷恨。」
4.六書之一。語言中某些字有音無字形,而借用同音字來表達。如「令」本為發號之義,借為縣令之令;「長」本為久遠之義,借為縣長之長。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假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