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能力 - 教育百科
學 | |
習 | |
能 | |
力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earning Abilities |
作者: | 李咏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習能力」是學習者透過心智的與操作性的活動而獲得的行為模式、態度和思維型式,這些能力受先天的和後天經驗的影響。基本上,學習能力又可分為智慧的能力和特質(traits)。 智慧的能力又分為一般的和特殊的;一般的能力即是所謂的智力,可由特殊的心理測量工具加以測量。智力是由許多很難區分的能力組合而成,最常被心理學家提及的有推理、文字理解、數字操作、空間知覺、聯結記憶和記憶廣度等。 特殊性的智慧能力通常都以對比式出現,又常被稱為認知方式,例如因神經生理的差異而有聽覺型對視覺型者;左半腦偏向(Left-hemisphere)對右半腦偏向(right-hemisphere)的學習者;系列思考型者對整體思考型者;反覆思考型者對衝動思考型等等。學習者的不同認知風格並無好壞或高低之分。然而,由於學習風格的差異,使得學習者從較配合其特質的教材教法中獲得較大的學習成果。 如將認知風格結合學習者所覺知的情境舒適性(comfort conditions)而言,則可分為三種學習者類型:冒險者(adventurer)、沈思者(ponderers)和散漫者(drifters)。冒險者具有反應快、追求新奇和變化的特性;沈思者對於學習任務採取分析的、反覆斟磨的方式;而散漫者則表現易於分心、無法開始以及持續的工作。 學習者的不同特質代表了不同的學習能力,由於特質深受人格因素的影響,故又稱為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焦慮(anxiety)、內外控(locus of control)和自我應驗(self-efficacy)等是影響學習者的特質和表現的重要變項。根據研究文獻發現,具有高成就動機、中度的焦慮或偏向內控型等特質的學習者,在學習成就的預測上具有較高的潛力。 學習者對所要學習教材已具備的基模(schemata)亦是學習能力的重要指標。基模是人類記憶組織中已形成的一組有意義的知識結構。學習者在學習新教材前,若未具有先備的基模,對新知識的學習將遭到困難。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習能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