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山西省圖書館 - 教育百科
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徐汝英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山西省圖書館的前身,是山西省圖書博物館,1918年開始籌建,1919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定名為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1925年至1953年曾幾度易名:山西省公立圖書館、山西省立民眾教育館、山西省立新民教育館、山西省圖書博物院及山西省博物館(附設圖書部)。今日的山西省圖書館於1958年破土修建館舍,1960年8月竣工開館,郭沫若先生為該館題寫了館名。
  該館座落在太原市迎澤公園西側。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677平方米。
  該館現設採編、借閱、期刊、科技情報、古籍文獻、研究輔導、技術服務、少年兒童、文獻技術開發和讀者服務十部及書刊採訪與文獻研究二委員會。該館現有工作人員170人,其中具有圖書資料專業技術職稱的84人。
  該館現有藏書1,700,000餘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14,046種130,000餘冊,中外文報紙合訂本554種27,000多冊,非印刷型資料361種6,911件。該館藏書以科技為主,同時注意地方文獻的收藏。藏書建設緊緊圍繞山西是中國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這一特點進行,初步形成以煤炭、化工、冶金、機電為重點的藏書體系。期刊則以特刊較全而稱著全省,總數達170,000冊,其中美國〔化學文摘〕自1907年創刊起全套入藏,美國〔專利局公報〕從1917年起入藏,美國〔工程索引〕自1931年收藏;蘇聯〔化學文摘雜志〕從1957年起收藏。古籍線裝書包括宋、元、明、清版的珍善本1,485種28,711冊,其數量雖不多,但有一些確為海內孤本,如北宋雍熙3年(西元986年)絳州刻本〔佛說北斗七星經〕1卷、元豐7年(1084)刻本〔大方廣華嚴經合論第四十一〕、齊阜昌8年禮州乾明院刻本〔成唯識論了義燈鈔科文〕等。地方文獻則以方志為主兼收別樣。其中地方志1,055種包括山省方志432種。明嘉靖42年(1563)刻本〔山西通志〕、清光緒32年(1906)劉大鵬稿本〔晉祠志〕等均為難得的珍本。
  在讀者服務方面,採取外借、閱覽、參考諮詢、代查代譯、技術服務等方式。該館自1980年代初開始規畫自動化作業,現已開發完成了中文期刊採訪管理系統、文獻索引編輯系統和新書目錄編輯排版系統等。
  該館自1981年起被接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儲藏圖書館成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山西省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