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菜舞;幕間舞 - 教育百科
引 | |
菜 | |
舞 | |
; | |
幕 | |
間 | |
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ntrée |
作者: | 高麗娟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此法文名詞依然存在於法文的菜單上,其「舞者」其實為端菜之侍僕,他們手持菜餚,需以小碎步行進,講究的場合甚至有音樂伴引出菜的動作;《梅呂埃舞》(Minuet;或稱小步舞曲)與此說有關。這種風俗至1912年左右仍存在於俄羅斯的上流社交圈中。英格蘭「豬頭歡頌」(Boar´s Head Carol)歌詞原具「提供引菜」之意義,特別是慶新年的大宴中進行,因為傳說中的「雄豬」會控制太陽,而使民眾失去新年,所以將予以屠殺。「entrée」另有一說,即是在十六、七世紀宮廷面具舞表演(Court Masque)未發展成舞台表演之前,此詞以「序舞」的面貌出現於月光晚宴中,當時這種舞蹈為造成田園氣氛,舞者妝扮成牧人及牧羊女,配合音樂,邀請賓客入席。接著,引菜侍僕扮成獵者或村民以服侍賓客,這時候,此詞由功能性質轉成菜餚名稱,有「開胃菜」之意,特別是在魚與肉食之間供給於食客。至面具舞成為獨立表演節目呈現在舞台上之後,「entrée」是「幕間舞」,整場表演有數個「幕間舞」,此時舞者由宮廷中的紳士仕女組成,在幕間進入觀眾群中與之共舞同樂。此後,芭蕾躍上舞臺形成重要表演,此詞所謂的「幕間舞」意義也跟著改變,它是兩幕間的獨舞表演,為完全獨立的表演節目。以音樂的觀點而言,此詞是「序曲」之意,在歌劇或芭蕾表演之前的一段進行曲,通常為緩慢的4/4拍子,具行進節奏。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引菜舞;幕間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