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舉人大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葉憲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舉人大挑」為清代一種每六年一次於落第舉人中挑選良吏的辦法。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載:舉人大挑,凡會試後,奉旨舉行大挑。禮部查造清冊,咨送吏部,奏請欽派王大臣,於各省舉人內,公同揀選。一等者以知縣試用,二等者以教職銓補。乾隆十七年(1752)諭,今歲萬壽恩科,各省計偕雲集,而中額例有定數,其下第舉子中,有年力才具可以及時錄用者,特予格外加恩,揀選引見。分別以知縣試用,教職銓補,俾得早列仕版。……大省四十人,中省三十人,小省二十人。……三十七年奏准,本年大挑,照截取舉人分別遠近省分之例。……五十二年諭,向來大挑舉人,俱於會試榜後,該部定期奏請揀選,但念各省會試舉人,旅食京師,若俟榜後再行挑選,未免又需時日,此次大挑舉人,著即在榜前辦理,以示體恤。……嘉慶五年(1800)諭,各直省舉人,自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恩科大挑後,至明歲會試,又閱六載,著於辛酉恩科會試後大挑,該部屆期查照向例奏辦。又諭……近年定例,將近四科舉人扣除不挑。……所有明歲大挑舉人,著將近年乙卯、戊午、庚申三科舉人扣除。(嘉慶)十八年諭……從前皇考高宗純皇帝加恩寒畯,特予大挑,俾多仕及時自效。朕親政以來,每閱六年,按次舉行,惟現在分發各省者為數過多,……所有明歲大挑,著暫緩一科。……(道光)五年(1825)覆准,滿洲、蒙古、漢軍舉人,一體大挑。……二十四年(1844)諭,現在各省駐防旗人,一體改試繙譯,其已中之文舉人,因未與文闈會試,遂議定不准大挑。惟念該舉人別無進身之階,未免向隅,著各該將軍副都統城守尉等,於各該駐防前,經中式之文舉人,科分在近三科以前,例准大挑者,詢明情願赴挑,即由該將軍等給咨送部,聽候欽派王大臣照例大挑,如有不願赴挑者,仍聽其便。
  綜上所述,舉人大挑乃為疏通各省歷屆未能榜中進士之舉人,奏請欽派王大臣依省分遠近,按例揀選;經選為一等者以知縣試用,二等者以教職銓補,以使仕子為國所用。此制於清代始於乾隆十七年,後約每六年辦理一次,例於會試舉行後辦理;間有提前於會試前大挑者;若遇分發過剩,則緩一科(三年)再行挑選。其挑選對象例於歷屆中,扭除近三科舉人,以免挑取者多係新進,而科分較深者未得出仕之機會,矢其疏通下第舉人出路之原意。至於挑選之標準,依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先選相貌,再試以應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舉人大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