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錄音帶 - 教育百科
數 | |
位 | |
錄 | |
音 | |
帶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Digital Audiotape |
作者: | 關尚仁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數位錄音帶是供數位錄音技術使用的錄音磁帶。就錄音帶的形式、尺寸與寬度而論,數位錄音帶與類比錄音帶用的磁帶大致相同。 數位錄音帶在形式上有盤式(reel-to-reel)與卡式(cassette)兩種。盤式帶的尺寸仍以捲圈的直徑來區分,常見的有7、10 1/2、12 1/2、14英吋等四種,而寬度則有1/4、1/2、1密爾(mils)三種;除了14英吋捲盤因為多使用於「專業數位技術(ProDigi PD)」的錄音規格,三種寬度都可以使用,其他三種尺寸的捲盤則多用於「磁頭固定式數位錄音技數」(digital audio stationary head, DASH),採用1/4密爾的寬度。卡式數位錄音帶比起卡式的類比錄音帶在外型上小了一半,帶子的寬度仍然維持在0.15英吋左右,容量大約比類比錄音用的卡式帶少四分之三,塗料則都採用金屬粒子(metal particle)。 與類比錄音的磁帶比較起來,數位錄音磁帶的特點在於比較薄,處理要小心;它也多以金屬塗料為主。數位錄音技術較不須要依賴錄音磁帶來幫助維持信號品質,也不擔心所謂滲透干擾(print-through)等問題,磁帶的厚度就可以降低。但為了建立數位信號記錄所需的高壓力質(coercivity),磁帶多半使用金屬塗料,放棄過去慣用的氧化物料。由於磁帶較薄、信號多、密度大,錄音磁帶就格外要注意防止灰塵、潮溼、汙損等問題,處理時要比較細心。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數位錄音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Digital Audio Tape,簡稱 DAT |
作者: | 朱則剛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數位錄音帶顧名思義,是以數位的方式來錄放聲音的錄音帶。傳統錄音帶上音訊的錄製,均是以類比(Analog)的方式代表音頻的高低與音訊的強弱,即稱為類比錄音。至1977年,雷射唱片(Compact Disc-Digital Audio)問世後,採用數位(Digital)方式錄音,錄音媒體漸漸由類比錄音進入了數位錄音的時代。 數位錄音帶發展於1980年代,現今有利用如錄放影機旋轉式磁頭(Rotary Head)的 R-DAT,以及使用固定式磁頭(Stationary Head)的 S-DAT二種系統。二者的規格均與一般類比錄音卡帶不同,且互不相容。 此外,發明雷射唱片的飛利浦(Philip)公司在1992年又推出一種小型數位卡帶(Digital Compact Cassette,簡稱 DDC),採用固定式磁頭,錄音帶的外殼規格、帶寬、與錄放音的轉速均與一般類比卡式錄音帶相同,其最大的特點是其硬體可以與現有卡式錄音系統相容,用以播放一般的類比錄音卡帶。 近年來,先鋒(Pioneer)公司又在積極開發超數位錄音帶(Super DAT)的新規格 ,將先前標準的44.1KHz或48KHz取樣頻率提升為96KHz,以提高音響錄音與播放的品質。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數位錄音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