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五暫不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白虎通義.王者不臣篇〕云:「王者有暫不臣者五,謂祭尸、授受之師、將帥用兵、三老、五更。」古代君王對於五種特別職務的人,不以臣禮待之,以示尊重,分述如次:
1.祭尸:「不臣祭尸者,方與尊者配也。」古人祭祀先祖,以人代表所祭的祖先曰尸,後世始改用畫像代替而廢尸。祭尸即祭主之意,祭主為神的代表,故應敬重,若不待之以臣。2.授受之師:「不臣授受之師者,尊師重道,欲使極陳天人之意也。」〔禮記.學記〕亦云:「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於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師者為道之代表,不以臣禮待師,含有「重道」、「尊師」及「敬學」之意。3.將帥用兵:「不臣將帥用兵者,重士眾為敵國,國不可從外治,兵不可從內御,欲成其威一其令。」因將帥在外用兵,旨在克敵致勝,為了不損將帥之威,影響士氣,故「介胄在身,執銳在前,雖君父不拜。」君王自不得以臣禮對待御兵的將帥。4.三老、五更:「不臣三老五更者,欲率天下為人子弟。禮曰: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古代天子置有養老的席位,名為三老、五更,各置一人,象三辰五星,天子以父兄尊養他們,以示孝悌之意,作為天下人的表率。王者三不臣係基於身分的關係,而五暫不臣係基於職務的關係,身分多固定不變,而職務則常有更替,故名之為「五暫不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暫不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