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ì |
解釋:
[動] 聳立、對立。如:「對峙」。《文選.謝惠連.雪賦》:「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文選.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綿綿瓜瓞,六國互峙。」 [名] 水中高土。《文選.張衡.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以京峙。」三國吳.薛綜.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聳立。如:「山峙淵渟」。《玉篇.山部》:「峙,峻峙。」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綿綿瓜瓞,六國互峙。」《晉書.卷八七.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九:「少也實嗜夢得詩,故造詞遣言,峻峙淵深,時有夢得波峭。」 2. 水中高土。漢.張衡〈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以京峙。」三國吳.薛綜.注:「京,高也。水中有土曰峙。」 3. 樹立。宋.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誌銘〉:「不為獨行異言,以峙聲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跡可記者止於如此。」宋.孫覿〈宋故左朝奉大夫提點杭州洞霄宮章公墓誌銘〉:「公治縣以愛利為主,教條寬簡,不為表暴,以峙聲名。」 4. 住、止。《龍龕手鑑.山部》:「峙,住也。」《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鄭太》:「若恃眾怙力,將各基峙。」唐.李賢.注:「峙,止也。」 5. 備具。通「庤」、「偫」。《爾雅.釋詁》:「供、峙、共,具也。」晉.郭璞.注:「皆謂備具。」《書經.費誓》:「峙乃糗糧。」漢.孔安國.傳:「皆當儲峙汝糗糒之糧,使足食。」 |
|
注音: | ㄓ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峙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