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閼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è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è |
解釋:
[動] 阻塞、壅塞。《列子.楊朱》:「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而不得聽,謂之閼聰;目之所欲見者美色,而不得視,謂之閼明。」唐.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孰能閼其勢,而爭夫光者乎?」 [名] 遮擋的器物。《荀子.禮論》:「抗折,其䫉以象槾茨番閼也。」唐.楊倞.注:「閼謂門戶壅閼風塵者。」《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傳》:「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n |
解釋:
參見「閼氏」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ù |
解釋:
參見「閼與」條。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生悶氣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閼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ㄧ)ㄜˋ 1. 遏阻、阻塞。《說文解字.門部》:「閼,遮擁也。」清.段玉裁.注:「遮者,遏也;擁者,抱也。古書壅遏字多作擁閼。」《列子.楊朱》:「夫耳之所欲聞者音聲,而不得聽,謂之閼聰;目之所欲見者美色,而不得視,謂之閼明。」《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唐.劉禹錫〈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序〉:「孰能閼其勢,而爭夫光者乎?」 2. 有遮擋作用之器物。《荀子.禮論》:「抗折,其貌以象槾茨番閼也。」唐.楊倞.注:「閼謂門戶壅閼風塵者。」《漢書.卷八九.循吏傳.召信臣》:「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唐.顏師古.注:「閼,所以壅水。」 ㈡ㄧㄢ 「閼氏」:漢時稱匈奴君長之嫡妻。《玉篇.門部》:「閼,閼氏,單于妻。」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世間那有如此女人,若得他做閼氏,我願足矣。」 ㈢ㄩˋ 「閼與」: ⑴ 容暇貌。《集韻.去聲.御韻》:「閼,閼與,容暇貌。」 ⑵ 古地名。戰國時韓邑,在今山西省和順縣西北。 |
|
注音: | ㈠ㄜˋ ㈡ㄧㄢ ㈢ㄩ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閼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