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uàng měi |
解釋:
1.健壯美好。《詩經.大雅.文王》:「殷士膚敏」句下漢.鄭玄.箋:「殷之臣壯美而敏,來助周祭。」 2.宏偉莊嚴,使人神志振奮的美感。如:「壯美的山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壯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ublime |
作者: | 崔光宙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壯美是美的一種分類,在美學中是與優美(Grace)相對的概念;在席勒(J.C.F. von Schiller, 1759~1805)的〔美育書簡〕(Letters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kind, 1844)中,又稱為「振奮的美」(energizing beauty)。壯美又有學者譯為「崇高」。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一七九○年所發表的〔判斷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ement)一書的第二十三節至第二十九節,曾詳細分析這個概念。在此之前,康德嘗為文〔優美與壯美的感情性〕(1764)討論,而早康德八年,英國學者柏克(Edmund Burke, 1729~1797),已出版〔壯美與優美觀念起源的哲學探討〕(Philosphical I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the Beautiful, 1756)一書。這兩本著作對優美與壯美的感情性差別,舉了不少實例作比較;而〔判斷力批判〕則較傾向先驗性的理論分析。茲就上引章節簡述如下。 康德首先將壯美區分為「數學的壯美」和「力學的壯美」。數學的壯美是無法比較的絕對大與數量多,如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羅馬的聖彼得教堂,是屬於「高」與「大」;一望無際的草原與滿天繁星則是屬於「大」與「多」。力學的壯美是具有無窮威力的自然現象,如萬馬奔騰般的瀑布、狂風暴雨、火山爆發等。 其次康德詳細區分壯美與優美的差別:(1)優美是性質上具有吸引人的特色,壯美除了質以外還有「量」的特質,如數學的壯美是數量的無限,力學的壯美是力量的無窮。(2)優美是性質單純的快感,而壯美則包括複雜的心情轉換。觀賞者見到數量無限多或力量無窮大的對象,先是感到懼怕而痛苦,再由此種負面的情緒,經過精神的升華作用,轉為崇敬與滿足。(3)優美是與遊戲的想像力相契合的一種吸引力;而壯美則是人類生命力受到外在強大威力的壓迫,繼而產生更強大的生命力去與外力相對抗,並產生精神奮發、認真嚴肅的狀態。(4)優美的吸引力即存在於客觀的對象之中;壯美則是心靈中固有的崇高性格被外力的壓迫所激發出來,精神力量被喚醒。 因此,優美是單純的美感,而壯美則同時具有人格修養和道德意義。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壯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