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氏尖吻鯊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歐氏尖吻鯊
英文名: Mitsukurina owstoni
描述:
體延長而呈圓柱形。吻突出似短劍,故又稱為「劍吻鯊」。眼小,兩頜顯著突出;口近端位;兩頜齒同形,有棘狀齒冠,末端尖細,齒基部寬,有2齒根。鰓孔之後緣皆位於胸鰭基部前方。兩背鰭等大,但小於腹鰭和臀鰭;胸鰭小型,後緣圓形;尾鰭不呈新月形,背側葉長,約略等長於體長之一半;腹側葉不甚發達。尾柄扁平,不具側脊或凹槽。脊椎總數為122-125。
分布:
主要發現區域包括西大西洋:蓋亞那 、蘇利南 與法屬圭亞那。東大西洋: 法國 (比斯開灣) 、馬得拉群島、幾內亞灣、葡萄牙與南非。西印度洋: 南非外海及莫三比克。西太平洋: 日本、臺灣、澳洲 (澳洲南部, 新南威爾斯) 、紐西蘭 。東太平洋:南加利福尼亞海域。臺灣發現於東部之花蓮外海。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oblin Shark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Mitsukurina owstoni (Jordan, l898)
形態:
形態特徵如科之描述。
分布:
出現於西大西洋之法屬圭亞那,東大西洋之葡萄牙屬馬得拉群島、葡萄牙、南非好望角,西太平洋之日本、澳洲沿近海域。臺灣東部及東北部曾有漁獲紀錄。
生態習性:
底棲性,棲息水深可達550公尺,是非常罕見的底棲性種類之一。目前為止對它的瞭解十分有限,由其體形判斷,歐氏尖吻鯊的游泳能力應該不是很強,而且可能生性不是十分活躍。其食性應與戟齒砂鮫(Eugohodus taurus)類似,以硬骨魚類、甲殼類及頭足類為食,對人類不構成威脅。最大可成長至約335公分,雄魚成熟體長在264公分以上。
利用:
可由底拖網、底延繩釣、底刺網或圍網漁獲,可供食用。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綱: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首綱: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亞綱: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目:
鼠鯊目或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科:
尖吻鯊科(Family Mitsukurinidae),Goblin Shark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歐氏尖吻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