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津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楠棻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天津圖書館是一所建館較早、藏書較多的省市級公共圖書館,它是由天津市原有的三個公共圖書館先後合併組成。原有的三個館中,建館最早的是1907年(清光緒33年)直隸提學史盧靖(木齋)倡導創辦的直隸圖書館,該館於1945年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另外兩個館是1931年建立的天津市立圖書館和1948年建立的天津圖書館。
  1949年3月天津市立圖書館更名為天津市第一圖書館,由河北省立天津圖書館和天津圖書館合併建成天津市第二圖書館。1952年7月,兩館合併,更名為天津市人民圖書館,1982年定名為天津圖書館。
  1991年,位於天津市中環線復康路教育科研規畫區內的新館舍落成投入使用,從根本上改善了服務條件。新館佔地61畝,建築面積30,429平方米,18層書庫可容納圖書5,000,000冊,設有閱覽室29個,閱覽座位2,000席,並設有報告廳和多路同聲翻譯會議廳各一處。原有館舍闢為分館。館舍總面積為36,729平方米。
  該館現藏書2,900,000餘冊,其中中外文圖書2,100,000餘冊,中文古籍線裝圖書400,000餘冊,中外文報刊合訂本200,000餘冊。在中文古籍線裝圖書中已收入〔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的有2,500餘檯,各種活字版圖書、明清小說、詩文集、地方志等具有館藏特色,其中:南宋臨安陳家書籍舖刻本、岳珂〔棠湖詩稿〕、明嘉靖〔遼東志〕、明萬曆〔徐州志〕、以及康有為〔大同書〕手稿、袁世凱〔養壽園奏議〕等均彌足珍貴。在藏書建設中,尤為注重圍繞天津沿海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特點,較系統地收藏了有關文獻,逐步形成以化工、機械、電子、輕紡為重點的藏書體系。
  館內業務單位設採編部、典藏部、借閱部、科學技術情報部、社會科學情報部、歷史文獻部、報刊部、宣傳推廣部、新技術應用部、研究輔導部、社會教育部和辦公室。全館工作人員296名,其中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的約占30%。
  在讀者服務工作中,開展「為中華之崛起」讀書活動,每年參加者達數萬人,此外開展有科技諮詢、定題服務、業務輔導和專業培訓等項工作。在採編、流通方面已建立計算機應用系統。該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儲藏圖書館之一,也是全國文獻縮影複製中心的成員館之一,並和一些國家和地區建立圖書交換關係。天津市圖書情報工作協調委員會的辦事機構、天津市圖書館學會祕書處均設在館內。與學會共同編輯出版有〔圖書館工作與研究〕季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津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