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圍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ㄢˊㄖㄠˋㄅㄚˇㄙˋㄓㄡㄓㄜㄉㄤˇㄑㄧˇㄌㄞˊㄖㄨˊ:「ㄨㄟˊㄖㄠˋ」、「ㄨㄟˊㄍㄨㄢ」、「ㄅㄠㄨㄟˊ」、「ㄐㄧㄝˇㄨㄟˊ」、「ㄊㄨㄢˊㄊㄨㄢˊㄨㄟˊㄓㄨˋ」。
  2. ㄏㄨㄢˊㄖㄠˋ˙ㄉㄜㄓㄜㄧㄢˇ˙ㄉㄜㄖㄨˊ:「ㄨㄟˊㄐㄧㄣ」、「ㄨㄟˊㄑㄩㄣˊ」、「ㄨㄟˊㄌㄧˊ」、「ㄨㄟˊㄑㄧㄤˊ」。
  3. ㄙˋㄓㄡㄖㄨˊ:「ㄓㄡㄨㄟˊ」、「ㄨㄞˋㄨㄟˊ」、「ㄙˋㄨㄟˊㄕㄢㄙㄜˋ」。
  4. ㄓㄡㄔㄤˊㄖㄨˊ:「ㄙㄢㄨㄟˊ」、「ㄒㄩㄥㄨㄟˊ」、「ㄧㄠㄨㄟˊ」。
  5. 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ㄌㄧㄤˇㄕㄡˇ˙ㄉㄜㄇㄨˇㄓˇㄏㄜˊㄕˊㄓˇㄏㄜˊㄨㄟˊ˙ㄉㄜㄩㄢˊㄓㄡㄔㄤˊㄉ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ㄠㄉㄚˋㄕˊㄨㄟˊ。」②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ㄌㄧㄤˇㄕㄡˇㄏㄜˊㄅㄠˋㄔㄤˊㄉ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ㄕㄨˋㄉㄚˋㄕˊㄨㄟ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解釋:
  1. 環繞、包攏困住。
    【例】圍繞、包圍、圍攻
  2. 四周、周邊的大小長度。
    【例】周圍、外圍
  3. 遮蔽用的布類。
    【例】床圍、轎圍
  4. 量詞:(1) 計算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圍的圓周長度的單位。
    【例】這個茶壺約有二圍大小。 (2) 計算兩隻胳膊合抱長度的單位。
    【例】十圍粗的大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éi
解釋:
[動]
1.從四周攔擋、包攏。如:「團團圍住」。《左傳.僖公五年》:「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
2.環繞。如:「圍繞」。《莊子.則陽》:「精至於无倫,大至於不可圍。」《紅樓夢》第五九回:「賈珍騎馬,率領眾家丁圍護。」
3.防守。《公羊傳.莊公十年》:「戰不言伐,圍不言戰。」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
[名]
1.四周、周邊的大小長度。如:「周圍」、「外圍」。《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下.粵西遊日記二》:「道旁有空樹一圓,出地尺五,圍大五尺,中貯水一泓。」
2.遮蔽用的布類。如:「床圍」、「轎圍」。
3.量詞:(1)計算兩隻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圍的圓周長度的單位。如:「這個茶壺約有二圍大小。」(2)計算兩隻胳膊合抱長度的單位。如:「十圍粗的大樹。」《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4.戰事的包擋陣勢。如:「突圍」。《史記.卷五六.陳丞相世家》:「高帝用陳平奇計,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從四周環繞、包攏。
音讀: 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