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ㄥㄓㄤˇㄔㄨㄖㄨˊ:「ㄓㄤˇ」、「ㄕㄥ」。
  2. ㄧㄣˇㄈㄚㄖㄜˇㄑㄧˇㄖㄨˊ:「ㄕˋ」、「ㄖㄠˇ」、「ㄕㄥㄕˋㄉㄨㄢ」。
  3. ㄖㄨㄣˋㄗㄜˊㄖㄨˊ:「ㄖㄨㄣˋ」、「ㄅㄨˇ」、「ㄧㄤˇ」。
  4. ㄨㄟˋㄍㄢˇㄐㄩㄝˊㄨㄟˋㄉㄠˋㄖㄨˊ:「ㄕㄠˋㄋㄧㄢˊㄅㄨˊㄕˋㄔㄡˊㄨㄟˋ。」、「ㄓㄜˋㄉㄠˋㄊㄤㄨㄟˋㄒㄧㄢㄇㄟ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生長、繁殖。
    【例】五穀不滋
  2. 引發、惹起。
    【例】滋生事端
  3. 潤澤、溼潤。
    【例】滋潤、滋補、滋養
  4. 味道、美味。
    【例】餘滋、含甘吮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生長、繁殖。如:「滋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2.培植、培養。《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3.引發、惹發。如:「滋事」。《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
4.潤澤。《文選.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5.補身體。如:「他身子十分虛弱,須好好滋補一番。」
6.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形]
繁多、茂盛。《文選.潘岳.射雉賦》:「靡木不滋,無草不茂。」
[副]
更加。《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史記.卷一一二.酷吏傳.序》:「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名]
1.味道、美味。《漢書.卷六○下.蔡邕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2.汁液。《文選.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文選.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愈加、更加。《說文解字.水部》:「滋,益也。」《孟子.公孫丑上》:「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老子》第五七章:「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2. 水名,在今山西、河北省境內。《說文解字.水部》:「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

3. 增長、繁殖。《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穀萎敗不成。」

4. 繁多、茂盛。《莊子.則陽》:「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5. 培植、培養。《廣韻.平聲.之韻》:「滋,蒔也。」《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西遊記》第四回:「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

6. 引發、惹發。如:「滋事」。漢.蘇武〈詩〉四首之三:「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唐.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雖或衰之賢足以守,國之政不為敗,而賊賢失政之端,由是滋矣。」

7. 汁液。漢.揚雄〈羽獵賦〉:「方將上獵三靈之流,下決醴泉之滋。」晉.左思〈魏都賦〉:「墨井鹽池,玄滋素液。」

8. 潤澤。南朝宋.謝惠連〈擣衣〉詩:「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唐.李商隱〈潭州〉詩:「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9. 味道、美味。如:「滋味」。《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汦汦庶類,含甘吮滋。」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四:「持玩已可悅,歡嘗有餘滋。」

10. 北平方言。指噴射、冒。如:「管子裂了,直滋水。」

注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