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泊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ˊㄓㄠˇㄖㄨˊ:「ㄏㄨˊㄅㄛˊ」。
  2. ㄊㄧㄥˊㄎㄠˋㄖㄨˊ:「ㄅㄛˊㄓㄡ」、「ㄊㄧㄥˊㄅㄛˊ」、「ㄅㄛˊㄢˋ」、「ㄉㄞˋㄎㄜˋㄅㄛˊㄔㄜ」。
  3. ㄆㄧㄠㄅㄛˊㄐㄩㄨˊㄉㄧㄥˋㄙㄨㄛˇㄉㄠˋㄔㄨˋㄌㄧㄡˊㄌㄤˋㄖㄨˊ:「ㄉㄨㄛㄋㄧㄢˊㄌㄞˊㄊㄚㄙˋㄔㄨˋㄆㄧㄠㄅㄛˊㄅㄨˋㄘㄥˊㄉㄧㄥˋㄒㄧㄚˋㄌㄞˊ。」
  4. ㄐㄧㄥˋㄕㄠˇㄩˋㄨㄤˋㄖㄨˊ:「ㄉㄢˋㄅㄛ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船隻靠岸。
    【例】泊岸、停泊
  2. 湖沼。
    【例】湖泊
  3. 棲止、停留。
    【例】漂泊
  4. 恬靜、淡默。
    【例】淡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船隻靠岸。如:「泊舟」、「泊岸」、「停泊」。唐.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棲止、停留。如:「漂泊」。唐.陳子昂〈古意題徐令壁〉詩:「聞君太平世,棲泊靈臺側。」
[名]
湖沼。如:「湖泊」、「梁山泊」、「楊柳泊」。
[形]
恬靜、淡漠。如:「淡泊」。《後漢書.卷五○下.蔡邕傳》:「明哲泊焉,不失所寧。」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o̍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ph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ㄛˊ

1. 船隻靠岸。如:「泊岸」、「停泊」。《玉篇.水部》:「泊,止舟也。」唐.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一日有個徽商某泊舟磯下,隨步到弘濟寺遊玩。」

2. 棲止、停留。如:「漂泊」。唐.陳子昂〈古意題徐令壁〉詩:「聞君太平世,棲泊靈臺側。」《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黃巢登程後,免不得飢餐渴飲,夜宿曉行,來到長安,討一個店舍歇泊。」

3. 恬靜、淡默。《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明哲泊焉,不失所寧。」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莫不優游以自得,故淡泊而無所思。」

4. 厚度小。《字彙.水部》:「泊,與薄同。」漢.王充《論衡.率性》:「譬諸五穀皆為用,實不異而效殊者,稟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也。」

5. 湖沼。如:「湖泊」、「梁山泊」、「楊柳泊」。元.戴侗《六書故.卷五.地理三》:「泊,北人以止水為泊。」

㈡ㄆㄛˋ,ㄅㄛˊ之又音。

密集。如「漠泊」。《集韻.入聲.陌韻》:「岶,𡻟岶,密貌。或作『泊』。」《文選.卷一八.賦.王褒.洞簫賦》:「處幽隱而奧屏兮,密漠泊以猭。」唐.李善.注:「𡻟岶,竹密貌……漠與𡻟同,泊與岶同。」

注音: ㈠ㄅㄛˊ ㈡ㄆ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