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礙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ài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ㄨˇㄓˇㄖㄨˊ:「ㄈㄤˊㄞˋ」、「ㄗㄨˇㄞˋ」。
  2. ㄈㄤˊㄏㄞˋㄅㄨˊㄌㄧˋㄧㄡˇㄧㄥˇㄒㄧㄤˇㄖㄨˊ:「ㄨˊㄞˋ」、「ㄞˋㄧㄢˇ」、「ㄞˋㄕˋ」、「ㄧㄡˇㄞˋㄍㄨㄢㄓㄢ」、「ㄞˋㄕㄡˇㄞˋㄐㄧㄠˇ」。
  3. ㄧㄥˇㄒㄧㄤˇㄕˋㄑㄧㄥˊㄐㄧㄣˋㄒㄧㄥˊ˙ㄉㄜㄖㄣˊㄏㄨㄛˋㄕˋㄨˋㄖㄨˊ:「ㄓㄤˋㄞ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i
解釋:
  1. 阻擋、妨害。
    【例】阻礙、妨礙、礙手礙腳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i
解釋:
[動]
1.阻止。《說文解字.石部》:「礙,止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靜看簷蛛結網低,無端妨礙小蟲飛。」
2.限制。漢.揚雄《法言.問道》:「聖人之治天下也,礙諸以禮樂。」
3.妨害。如:「有礙觀瞻」。《鏡花緣》第三九回:「命名相同的甚多,亦有何礙。」
4.掩蔽。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詩:「巖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5.牽掛。《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那時我身入空門,一身無礙,萬緣俱寂。」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āi
又音: ngā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妨害、阻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