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頸鹿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áng jǐng l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長頸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áng jǐng lù |
解釋: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長頸鹿科。原產於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形略似鹿,腿和頸部甚長,毛淺黃色,有淺褐紅色斑點。群居,生活於平原和開闊的灌木地區,以金合歡屬植物的葉為食。步距長,行甚速,性馴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長頸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iraffe |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Giraffa camelopardalis (Linnaeus, 1758) |
|
形態: 體高頸長,雖然和其他獸類一樣,只有7塊頸椎,但每塊頸椎都很長;雌雄兩性都有2~4個短角,有些個體兩眼間的額頭上還有1角,眼大,暗褐色,有長睫毛,舌頭很長,可達45.6公分,唇有毛、可捲握;身體為黃褐色底,上覆大小形狀不同之暗紅到栗褐色斑紋,腹部顏色淡且無花紋,頸部有短鬃毛,尾巴末端也有鬃毛;雄鹿平均頭軀幹長530公分,雌鹿平均頭軀幹長430公分,長頸鹿頭軀幹長最長記錄為588公分,尾長78.7~104.1公分,肩高250~370公分,體重550~1,930公斤。 |
|
分布: 茅利塔尼亞到衣索比亞、那米比亞和南非東部。 |
|
生態習性: 棲息在乾燥疏林和開闊雜林,散布相思樹叢之處,乾季時靠近河岸,雨季時進入落葉雜林,季節性遷移可移動20~30公里,通常在清晨與夜晚活動,白天休息,休息時多半站立,偶而也會躺下,真正休息時會將頭低下,頸部彎曲,將頭靠在一條前腿上,喝水或自地面取物時,會岔開前腿降低身體高度;步行時,同側的兩腿一起移動,快跑時時速可達56公里,腿細長,不利於走過泥沼,大河會是遷移的障礙。長頸鹿在躺臥、喝水、吃地面食物時,很容易遭獅子攻擊,因此通常十分膽小警戒,視覺、嗅覺與聽覺佳,若需反擊,則會用前腿踢,同種對抗時,也會用頸部攻擊;食物以樹葉為主,一天可能花16~20小時進食,最多一天可吃進34公斤的食物,水喝得不多,一週約喝7.5公升的水;族群密度每平方公里0.1~3.4隻,不包括季節遷移在內,個體的活動範圍約23~163平方公里,個體間活動範圍重疊,單獨或成小群聚居,雄鹿常單獨活動或加入單身漢群;小長頸鹿通常在乾季5~8月出生,雌鹿生殖間隔約20~23個月,懷孕期平均457天,一胎通常1仔,出生時體重47~70公斤重,170~200公分高,出生後20分鐘即可站立,13個月斷奶,但會繼續跟隨雌鹿2~5個月,雌鹿3.5歲性成熟,5歲達成體體型,雄鹿要到4.5歲才性成熟,7歲達成體體型,圈養下壽命可達36年2個月。 |
|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
|
目: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
|
科: 長頸鹿科(Family Giraffidae)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長頸鹿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