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ài shē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再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1.重生、新生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ài shēng |
解釋:
1.死而復活。《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孫、吳再生;穰苴復出,亦不過此矣。」 2.動植物受傷、受損而復原。如:「再生能力」。 3.資源的再利用。如:「再生紙」、「再生能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再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egeneration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使用過之物質(如:活性碳、離子交換樹脂及填充床等)藉由適當方法或再生藥劑(如有機溶劑或水蒸汽)移除所含雜質或被吸附物質(如:有機物、金屬、固體等)之再更新或再利用程序。物質在長時間使用後,會失去其被使用之能力(亦即失效)此時須將物質進行再生。通常使用一定濃度之再生劑順流或逆流通過欲再生之物質,使物質經過再生而還原。其原理是利用再生劑中之物質使吸附劑中之雜質或被吸附質隨再生劑流出,則吸附劑還原成原型。再生程序與再生方式、再生劑之用量、流速、濃度、溫度等因素有關。常用之再生方法有:1.加熱法:利用直接燃燒去除雜質。2.蒸汽法:用水蒸汽吹脫(stripping)低沸點雜質。3.溶劑法:利用適合之溶劑或溶液使雜質溶解或生成鹽類。4.氧化法:利用強氧化劑使雜質氧化。5.生物法:使雜質生物氧化分解。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再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regeneration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將儲存體中的影像實際展現所必須的一序列的工作。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再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