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甲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ㄊㄧㄢㄍㄢ˙ㄉㄜㄉㄧˋㄨㄟˋ
  2. ㄘˋㄒㄩˋㄉㄧˋ˙ㄉㄜㄖㄨˊ:「ㄐㄧㄚˇㄉㄥˇ」、「ㄐㄧㄚˇㄐㄧˊ」、「ㄐㄧㄚˇㄅㄢ」。
  3. ㄐㄩㄣㄖㄣˊㄗㄨㄛˋㄓㄢˋㄕˊ穿ㄔㄨㄢㄧˇㄏㄨˋㄕㄣ˙ㄉㄜㄨˋㄖㄨˊ:「ㄎㄨㄟㄐㄧㄚˇ」、「ㄐㄧㄚˇㄓㄡˋ」。
  4. ㄐㄧㄢㄧㄥˋ˙ㄉㄜㄨㄞˋㄎㄜˊㄖㄨˊ:「ㄍㄨㄟㄐㄧㄚˇ」、「ㄌㄧㄣˊㄐㄧㄚˇ」、「ㄓㄨㄤㄐㄧㄚˇㄔㄜ」、「ㄐㄧㄚˇㄐㄧㄝˋㄉㄨㄥˋㄨˋ」。
  5. ㄔㄠㄍㄨㄛˋㄧˋㄅㄢㄐㄩㄕㄡˇㄨㄟˋ˙ㄉㄜㄖㄨˊ:「ㄈㄨˋㄐㄧㄚˇㄊㄧㄢㄒㄧㄚˋ」、「ㄍㄨㄟˋㄌㄧㄣˊㄕㄢㄕㄨㄟˇㄐㄧㄚˇㄊㄧㄢㄒㄧㄚˋ」。
  6. ㄐㄧㄚˇㄉㄧㄥˋ˙ㄉㄜㄉㄞˋㄇㄧㄥˊㄘˊㄖㄨˊ:「ㄇㄡˇㄐㄧㄚˇ」、「ㄐㄧㄚˇㄉㄧˋ」。
  7. ㄉㄨㄥˋㄨˋㄕㄡˇㄐㄧㄠˇㄐㄧㄢㄉㄨㄢㄙㄨㄛˇㄕㄥ˙ㄉㄜㄐㄧㄠˇㄓˊㄨˋㄖㄨˊ:「ㄓˇㄐㄧㄚˇ」、「ㄐㄧㄠˇㄓˇㄐㄧㄚˇ」。
  8. ㄐㄧㄚˇㄅㄢˇㄈㄨˋㄍㄞˋㄗㄞˋㄔㄨㄢˊㄘㄤㄕㄤˋ˙ㄉㄜㄆㄧㄥˊㄇㄧㄢˋㄊㄧㄝˇㄅㄢˇㄏㄨㄛˋㄇㄨˋㄅㄢˇ
  9. ㄐㄧㄚˇㄓㄨㄤˋㄒㄧㄢˋㄋㄟˋㄈㄣㄇㄧˋㄒㄧㄢˋㄨㄟˋㄩˊㄏㄡˊㄊㄡˊㄐㄧˊㄑㄧˋㄍㄨㄢˇㄕㄤˋㄉㄨㄢㄌㄧㄤˇㄘㄜˋㄙㄨㄛˇㄈㄣㄇㄧˋㄐㄧㄚˇㄓㄨㄤˋㄒㄧㄢˋㄙㄨˋㄎㄜˇㄘㄨˋㄐㄧㄣˋㄖㄣˊㄊㄧˇㄒㄧㄣㄔㄣˊㄉㄞˋㄒㄧㄝˋ
  10. (10) ㄊㄞˊㄨㄢㄉㄧˋㄑㄩㄐㄧˋㄙㄨㄢˋㄊㄨˇㄉㄧˋㄇㄧㄢˋㄐㄧ˙ㄉㄜㄉㄢㄨㄟˋㄧˋㄐㄧㄚˇㄧㄡˇㄦˋㄑㄧㄢㄐㄧㄡˇㄅㄞˇㄙㄢㄕˊㄙˋㄆㄧㄥˊㄉㄥˇㄩˊㄌㄧㄥˊㄉㄧㄢˇㄐㄧㄡˇㄑㄧㄍㄨㄥㄑ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解釋:
  1. 天干的第一位。
  2. 等第最優的。
    【例】甲等、甲級
  3. 超出一般、位居首位。
    【例】富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4. 古代軍人所穿的護身衣物。以皮革或金屬片製成。
    【例】盔甲、鎧甲、戰甲
  5. 動物身上具有保護作用的硬殼。
    【例】龜甲、鱗甲
  6. 手指、腳趾上的角質硬殼。
    【例】指甲、腳趾甲
  7. 引申為圍護於物體外的堅硬保護殼。
    【例】裝甲車
  8. 假定的代詞。
    【例】某甲、甲地
  9. 量詞。臺灣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甲有2934坪,等於0. 97公頃。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
解釋:
[名]
1.天干的第一位。
2.古代軍人穿的護身衣物。以皮革或金屬片製成。如:「盔甲」、「鎧甲」、「披甲」。《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3.指軍人、兵士。《左傳.宣公二年》:「伏甲將攻之。」
4.動物身上具有保護作用的硬殼。如:「龜甲」、「鱗甲」。
5.手指、腳趾上的角質硬殼。如:「指甲」、「腳趾甲」。
6.引申為圍護於物體外的堅硬保護殼。如:「裝甲車」。
7.古代基層治安制度的戶口編制名稱。如:「保甲」。元.施惠《幽閨記》第六齣:「奉上司明文,遍張文榜,畫影圖形,十家為甲,排門粉壁,各處挨捕。」
8.量詞。臺灣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甲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坪,等於零點九七公頃。
[形]
等第最優的。如:「甲等」、「甲級」。
[動]
超出群眾、位居首位。如:「富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
[代]
假定的代名詞。如:「某甲」、「甲地」。北齊.顏之推〈還魂志〉:「婢逐呼云:『某甲欲奸我!』濟即令人殺之。」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
解釋:
[名]
動物名。指甲魚。脊椎動物亞門爬蟲綱龜鱉目。外形像龜,背甲呈灰黑色,有軟皮。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頸部甚長,四肢粗短,有厚蹼。多棲息於湖沼等溫、熱帶水域。背甲圓形,邊緣柔軟,肉供食用,甲殼可入藥。也稱為「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天干的第一位,也指排序或等級為第一。
  2. [[形] ] 排序在前面、優等的。
  3. [[名] ] 堅硬的外殼。
  4. [[名] ] 動物四肢末端的角質硬殼。
  5. [[量] ] 臺灣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一甲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坪,等於零點九七公頃。
音讀: k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kap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到。表示抵達某個地點、時間或狀態。
  2. [[副] ] 到……的地步。表示所達到的結果或程度。
  3. [[連] ] 既然,表示事情的前提。
  4. [[疑] ] 哪會、怎麼會、怎麼可能,用於反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ㄚˇ

1. 天干之首。用於記日、月及年。《書經.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陶篁村》:「乾隆甲寅,春田以新補弟子員入場。先生見獵心喜,意欲重攜鉛槧。」

2. 等第最優。如:「甲等」、「甲級」。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三:「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3. 居首位。如:「富甲天下」、「桂林山水甲天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賜列侯甲第,僮千人。」

4. 動物身上具有保護作用的硬殼。如:「龜甲」。晉.崔豹《古今注.卷中.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唐.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七:「織女機絲虛月夜,石鯨鱗甲動秋風。」

5. 手指、腳趾上的角質硬殼。如:「腳趾甲」。《隋書.卷五七.列傳.薛道衡》:「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又說到了大餐間裡吃飯,千萬不可搔頭皮、剔指甲,及種種犯人厭惡之事,饒鴻生一一領會。」

6. 引申為圍護於物體外的堅硬保護殼。如:「裝甲車」。

7. 古代軍人所穿護身衣物,以皮革或金屬片製成。如:「盔甲」、「鎧甲」。《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周書.卷二七.梁臺傳》:「年過六十,猶能被甲跨馬,足不躡鐙。馳射弋獵,矢不虛發。」

8. 指軍人、兵士。《左傳.宣公二年》:「伏甲將攻之。」

9. 古代基層治安維護的戶口編製單位。《宋史.卷三二七.列傳.王安石》:「保甲之法,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戰陣。」元.施惠《幽閨記》第六齣:「奉上司明文,遍張文榜,畫影圖形,十家為甲,排門粉壁,各處挨捕。」

10. 古代科舉考試進士科的簡稱。《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八年,……進士始分三甲。」《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弟兄俱官至八座之位,至今子孫科甲不絕。」

11. 用於假定的代詞。如:「甲地」。北齊.顏之推《還魂志》:「婢逐呼雲:『某甲欲奸我!』濟即令人殺之。」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三.鞫獄》:「一日,有部民某甲某乙鬥毆。某甲之母勸解,被某乙用木棒就腦後一擊,仆地而死。」

12. 量詞。臺灣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甲有二千九百三十四坪,等於零點九七公頃。

@A04281

㈡ㄐㄧㄚˋ

動物名。指甲魚。外形像龜,背甲圓形呈灰黑色,有軟皮。腹甲白色或淡黃色。四肢粗短,有厚蹼。多棲息於湖沼等溫、熱帶水域。亦稱為「鱉」。

注音: ㈠ㄐㄧㄚˇ ㈡ㄐㄧ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