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方舟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fāng zhō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zhōu
解釋:
  1. 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所載的諾亞方舟的簡稱,是傳說中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器。
    【例】傳說諾亞得到神的指示而建造方舟,因此避開洪水來襲的災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方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zhōu
解釋:
1.兩船相連。《文選.王粲.七哀詩二首之二》:「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唐.陳希烈〈奉和聖製三月三日〉詩:「錦纜方舟渡,瓊筵大樂張。」
2.基督教舊約聖經「創世紀」說的諾亞方舟,是人類最早的水上航行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方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long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蹈象徵。威爾斯語之「方舟」、「箱」或「船」,亦指結構堅固之裝物箱,其造型如舟狀。可順道一提者為中世紀時有一種大型帆船狀之銀製鹽罐(nef),專為置於餐桌上使用。希臘人稱「ark」或「arkha」,指的是「聖箱」,亦稱「kista」或「cista」,如「Ark of the Covenant」是指聖經舊約中的「約櫃」,專置神聖器物。在督伊德教(Druid)及後來的威爾斯禮儀中所稱「arc」(弧),是指舞者列隊之形式,繞著木製之「arka」、「arche」跳舞。希臘傳統影響了早期的英國文化,視「ark」(聖箱)為規範之象徵,內置宗教器物。拉丁文「arceo」,表示「放入」、「包含」,指「船型體」含有代表宗教意義之「約櫃及祭壇」。此詞不斷在各地延展開來,哥德語(Gothic)有「arke」;蓋爾語(Gaelic)有「airc」;愛爾蘭語有「airg」;甚至有了此詞的代用字「Llanark」。以非宗教之觀點,威爾斯人視「ark」為有蓋子的「置物箱」,可存放食品或麵粉。早期的埃及人使用的字「bark」或「barque」指的依然是「船」或「容器」。而本詞目主要的象徵是為「靈魂的居所」,帶有靈性之力量。若以拉丁信仰系統解釋,司宗教規範之人稱「arcana」。前述所提猶太人的「約櫃」,其實被視為移動式「祭壇」,常為宗教舞蹈的中心點,亦在行進行列遊行中出現。威爾斯語的「llong-grawys」指的是「方舟節」,此詞即可能為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復位後,復辟時期所出版之鄉村舞蹈眾書中,城市人所引用的「船形」(Longways)一詞。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方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