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編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方德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學編班是指在現代班級教學型態下,學校為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將學生分派到不同的教學群體,以便利教師教學,達成教學目的。教學編班分為三個層次:學校、班級與班級中的分組。
  第一個教學編班的層次,係指學生被分派到學校;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依學區分發主中小學就讀,高級中等學校依入學考試、甄試等方式招收學生。即使是國民中小學,各學區內學校的師資、設備及學生的能力與家庭背景皆有差異,英美等國則賦予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的權利,藉由自由擇校的市場機制,維持各學區一致的教育水平。
  第二個教學編班的層次為校內分班,通常是以年齡及學術能力作為編班的標準。校內編班的型態大致可分為同質性編班(homogeneous grouping)及異質性編班(heterogeneous grouping)兩大類。同質性編班係根據學生的某一共同特徵(年齡、性別、能力、特殊性向等),將學生編在同一班;例如能力分班,由於一班級中的學生具有相同的能力,教師較能進行大班教學;使用共同的課程、齊一進度及相同的教學評量,忽略學生間其他細微的差異。異質性編班多半採隨機的方式分班,將不同條件的學生混合編班、例如按抽籤或報到先後來編班。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大,但學生相互學習、切磋琢磨的機會增加,且對於能力稍低的學生則有助益。教師為顧及個別學生的需求,消弭學生間的個別差異,就必須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
  第三個教學編班的層次為班級中的分組;教師可將全班分為數組進行分組教學或進行一對一的個別教學。在同質性編班的型態下,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視為教學的單位,進行大班教學,但在異質性編班的型態下,教師則必須進一步將學生分為數組進行教學。故班級內分組與班級間的能力編班,其目的都是欲透過同質性的分組或編班,便利教師教學。班級內的分組並非如編班固定不變,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分組方式,例如甲生語文分組在高能力組,但在數學分組則在中能力組,教師也可依學生進步的狀況,適時調整學生的分組。對於特殊學生,教師可採個別化教學,視學生為獨特的個體,適應其能力、興趣與需要而施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學編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