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ㄢˇㄕㄠˇㄅㄨˊㄍㄡˋㄖㄨˊ:「ㄑㄩㄝㄉㄧㄢˋ」、「ㄑㄩㄝㄈㄚˊ」、「ㄑㄩㄝㄏㄨㄛˋ」、「ㄑㄩㄝㄖㄣˊ」、「ㄑㄩㄝㄕㄠˇ」、「ㄑㄩㄝㄕㄨㄟˇ」、「ㄉㄨㄢˇㄑㄩㄝ」。
  2. ㄅㄨˋㄨㄢˊㄇㄟˇㄅㄨˋㄨㄢˊㄅㄟˋ˙ㄉㄜㄉㄧˋㄈㄤㄖㄨˊ:「ㄑㄩㄝㄉㄧㄢˇ」、「ㄑㄩㄝㄒㄧㄢˋ」、「ㄑㄩㄝ」、「ㄨㄢˊㄇㄟˇㄨˊㄑㄩㄝ」。
  3. ㄘㄢˊㄆㄛˋ˙ㄉㄜㄖㄨˊ:「ㄘㄢˊㄑㄩㄝ」、「ㄑㄩㄝㄎㄡˇ」。
  4. ㄧㄥㄉㄠˋㄦˊㄨㄟˋㄉㄠˋㄖㄨˊ:「ㄑㄩㄝㄒㄧˊ」、「ㄑㄩㄝㄎㄜˋ」、「ㄑㄩㄝㄎㄠˇ」、「ㄑㄩㄝㄑㄧㄣˊ」。
  5. ㄓˊㄨˋㄕㄤˋㄉㄞˋㄅㄨˇㄗㄨˊ˙ㄉㄜㄩㄢˊㄜˊㄖㄨˊ:「ㄑㄩㄝㄜˊ」、「ㄅㄨˇㄑㄩㄝ」、「ㄈㄟˊㄑㄩㄝ」、「ㄔㄨㄑㄩㄝ」。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ē
解釋:
  1. 殘破,不完美。
    【例】缺陷、缺點、完美無缺
  2. 職位的空額。
    【例】懸缺、出缺、遺缺
  3. 短少、不足。
    【例】缺人、缺貨、缺少
  4. 應到而未到。
    【例】缺席、缺課
  5. 裂口、空隙。
    【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uē
解釋:
[形]
殘破的。《淮南子.說林》:「為車者步行,陶者用缺盆。」唐.杜甫〈秋日夔州詠懷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缺籬將棘拒,倒石賴藤纏。」
[名]
1.缺口、空隙。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2.過錯、不完美的地方。如:「缺失」、「完美無缺」。《書經.君牙》:「啟祐我後人,咸以正,罔缺。」
3.職務的空額。如:「遺缺」、「肥缺」、「出缺」、「遇缺不補」。《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弟已受職縣令,今發來應天候缺。」
[動]
1.短少、不足。如:「缺人」、「缺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練字》:「是以馬字缺畫,而石建懼死。」
2.衰微、衰弱。《史記.卷一七.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序》:「厲、幽之後,王室缺,侯伯彊國興焉,天子微,弗能正。」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
3.應到而未到。如:「缺席」、「缺課」、「缺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指容器從邊緣處破裂。
  2. [[量] ] 計算容器邊緣破裂缺口的單位。
音讀: khuat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過錯、不完美的地方。
音讀: khueh/khe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短少、不足。
  2. [[名] ] 指懸空尚未遞補的職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