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噲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kuà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ài
解釋:
[名]
咽喉。《說文解字.口部》:「噲,咽也。」清.段玉裁.注:「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
[副]
稱心、暢快。通「快」。《淮南子.精神》:「當此之時,噲然得臥,則親戚兄弟歡然而喜。」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ㄎㄨㄞˋ

1. 咽喉。《說文解字.口部》:「噲,咽也。」清.段玉裁.注:「噲者,會也,聲氣所會也。」

2. 動物的口。《說文解字.口部》:「噲,……一曰嚵噲也。」《說文解字.口部》「嚵」字:「嚵,……一曰喙也。」《淮南子.俶真》:「蠉飛蝡動,蚑行噲息。」

3. 稱心、暢快。通「快」。《淮南子.精神》:「當此之時,噲然得臥,則親戚兄弟歡然而喜。」三國吳.韋昭〈從歷數〉詩:「覽往以察今,我皇多噲事。」

4. 姓。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噲參,養母至孝。」

㈡ㄍㄨㄛˋ

容顏浮腫而斑駁,一說病重。通「癐」。《莊子.讓王》:「顏色腫噲,手足胼胝。」清.郭慶藩.集釋:「案《釋文》引司馬云:『種噲,剝錯也。』王云:『盈虛不常之貌。』……疑字當為癐,病甚也。通作殨,腫決曰殨。《說文》:『瘣,病也,一曰腫旁出。』噲、殨、瘣並一聲之轉。」

㈢ㄨㄟˋ

1. 嘆詞。《孤本元明雜劇.翫江亭.第一折》:「人生在世長安樂了那,焚香頂禮則個謝皇天呵,噲噲。」

2. 方言。為句末語氣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伯芬吃了一驚道:『來浪啥場化?』憲太太道:『就來浪路浪向噲。問倪啥場化,倪是弗認得格噲。』」《負曝閑談》第一九回:「馬車錢准其明天到華安里去拖,阿拉格酒錢,是勿能欠格噲。」

㈣ㄔㄥ

作「」形時,為@B00425

㈤ㄘㄥ

作「」形時,為@B00425

㈥ㄘㄥˇ

作「」形時,為@B00425

注音: ㈠ㄎㄨㄞˋ ㈡ㄍㄨㄛˋ ㈢ㄨㄟˋ ㈣ㄔㄥ ㈤ㄘㄥ ㈥ㄘ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