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主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n dài zhǔ y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現代主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n dài zhǔ yì |
解釋:
一種二十世紀的藝術潮流。起因於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的物質主義與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撞擊,使得人類內心產生精神上的空洞、虛無。表現在文學作品上,強調個人的孤立性、經驗的破碎性。在語言技巧上,現代主義有別於過去者,在於不斷創新語言,不避土語方言,融入嚴肅的作品中。同時,由於佛洛依德學說的興起,現代主義強調意識流及象徵作用。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現代主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odernism |
作者: | 李小華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藝文流派名。現代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藝術家對古典主義的反動。這種反動可在畢卡索(P. Picasso, 1918-1973)和康汀斯基(W. Kandinsky, 1886-1944)的繪畫,喬伊斯(Jamas Joyce, 1882-1941)和蒲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小說和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及斯特拉溫斯基(I. Stravinsky, 1882-1971)的音樂中表現出來。這些藝術家都在探索和表達與傳統古典形式不同的藝術風貌,後來美國的藝術評論家借用現代主義這名詞來稱1930年代的美國藝術。現代主義音樂家包括瓦瑞斯(E. Varése, 1883-1965)、荀貝格(Schöenbug)、巴爾托克(B. Bartok, 1881-1945)、斯特拉溫斯基(Stravinsky)、凱基(J. Cage, 1912-1992)、魏本(A. Webern,1883-1945)和柯普蘭(A. Copland, 1900-1990)等。 |
|
參照: 《The Encycolpadic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現代主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Modernism |
作者: | 查時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現代主義為二十世紀出現於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種神學思潮,在基督新教中,有英國‧英格(William R. Inge, 1860~1954),美國的富司迪(Harry E. Fosdick, 1878~1969)等神學家的倡導;主張為要調和傳統基督教教義與現代科學之間的矛盾,認為可以對〔聖經〕之經文和其歷史背景進行所謂「不帶既定之見的批判性研究」,但必須在肯定〔聖經〕是體現上帝之啟示的前提下進行,這些主張就被名之為現代主義。一經流行後,再引發了自由主義神學、社會福音等思潮的產生;此外也產生了反對此現代主義思想的基要主義思想之出現。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現代主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