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禮遜教育協會 - 教育百科
馬 | |
禮 | |
遜 | |
教 | |
育 | |
協 | |
會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orrison Education Society |
作者: | 伍振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馬禮遜教育協會是在華之英美人士為紀念第一個來華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而設立之教育團體,於道光十六年(1836)成立於廣州。馬禮遜是在嘉慶十二年(1807)來到廣州,因受到敵視,深覺在中國傳教不易,乃致力學習中國語言文字,而於嘉慶二十三年在馬來亞的馬六甲創設英華書院,以「為宣揚基督教而學習英文與中文」為宗旨,並致力於基督教教義的翻譯工作,為傳教事業的開展作準備。書院內設有印刷所,印行〔中印拾遺季刊〕;這刊物頗受當時歐洲博學之士所嘉許。中國第一分月刊〔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就是在此印刷所印行的;此外全部〔聖經〕、宣道小冊、開首十年之回憶、中文初階、賀理(David Collie)所譯的四書等,也是在此印行的。 馬禮遜於道光十四年逝世;兩年後,在華英美人士為紀念他而成立此一協會,會長為顛地(Lancelot Dent),其宗旨是「以學校或其他方法促進或改善中國之教育為目的」。凡一次捐贈二十五英鎊以上,或每年認捐十英鎊以上者,均得為會員。道光十九年,由美國傳教士布朗(R.S. Brown)從美抵澳門,為紀念馬氏而籌設馬禮遜學堂(Morrison School),並在澳門開課,這是基督教新教在中國所創辦的第一所西式學校,在中國教育史上有其特別的意義;中國近代第一位留學生容閎,便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鴉片戰爭後,香港割讓給英國,馬禮遜學校曾遷至香港,並於道光三十年停辦。馬禮遜教育協會亦於前一年因會員星散而宣告結束。今日在香港還有馬禮遜紀念館存在,馬禮遜的墳墓在澳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