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胡笙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usen, Torsten
作者: 李奉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胡笙(1916~ )為瑞典的教育家及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胡笙於一九三七年畢業於隆德大學;一九四七至一九八二年於斯德哥爾摩大學先後任教育心理學講師及教授、國際教育研究所所長及外國教育教授。胡笙自一九五九年擔任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EA)第一任會長至一九七八年卸任。一九六八年後,先後擔任歐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聯合國大學顧問。一九七○年至一九八一年間則是擔任國際教育計畫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理事會主席。一九六四至一九八二年另外擔任德國馬克斯─普蘭克科學促進協會(Marx-Plank Gesellschaft zur Forderung der Wissenschaft)董事。一九七一年後任國際教育理事會理事。胡笙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史丹佛及加州等大學任訪問教授,曾獲芝加哥及羅德島等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胡笙多年從事學校教育改革政策、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問題的研究。他曾於主持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期間,對二十一個國家(1966~1975)學生之科學、閱讀理解、文學、外語(英語、法語)和公民教育等六門學科的學業成績,進行科學測量、評量及研究。
  胡笙自一九四○年以後,發表論著約一千一百多篇,其中成書四十本,且有不少著作已譯為多種文字。在其論著中,重要的學術著作,如〔能力與環境〕(Ability and Environment, 1948)、〔拼字心理的實驗貢獻〕(The Psychology of Spelling: Some Experimental Contributions, 1950)、〔天資、機會與就業〕(Talent, Opportunity and Career, 1969)、〔學習社會〕(The Learning Society, 1974),以及〔正規教育的未來,〕(The Future of Formal Education, 1979)等等。胡笙曾參與聯合國國際教育成就調查比較,一九六七年完成兩卷〔數學成就的國際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Achievement in Mathematics)。胡笙跟德國漢堡大學比較教育教授波斯特爾思韋特(T. Neville Postlethwaite)共同主編〔國際教育百科全書〕(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十卷本,1985),及著重成人教育、回歸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補遺卷一(198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胡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