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踦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jǐ[二]yǐ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腿、腳脛。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頂住、抵住。
    【例】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莊子.養生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腿、腳脛。唐.元稹〈蜘蛛詩.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邊數寸,而踦長數倍其身。」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刺、觸、頂住。《莊子.養生主》:「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傾斜不平。通「崎」。《文選.左思.魏都賦》:「山阜猥積而踦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ㄑㄧˊ

1. 一隻腳。《說文解字.足部》:「踦,一足也。」清.段玉裁.注:「《管子》:『嚳堯之時,一踦腓一踦屨而當死。』謂一足剕一足屨,當死罪也。」

2. 足。《淮南子.齊俗》:「今之國都,男女切踦,肩摩於道,其於俗,一也。」漢.高誘.注:「踦,足也。」

3. 足跛。《廣韻.平聲.支韻》:「踦,腳跛。」《國語.魯語下》:「我先君襄公不敢寧處,使叔孫豹發帥敝賦,踦跂畢行,無有處人,以從軍吏。」三國吳.韋昭.注:「踦跂,跘蹇也。」

4. 傾斜不平。通「崎」。漢.劉向《說苑.卷一二.奉使》:「今王眾不過數萬,皆蠻夷踦𨄅山海之間。」晉.左思〈魏都賦〉:「山阜猥積而踦𨄅。」

㈡ㄧˇ

頂住。《莊子.養生主》:「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㈢ㄐㄧˇ

腿、腳脛。《集韻.上聲.紙韻》:「踦,足脛也。」《字彙.足部》:「踦,脛也。」唐.元稹〈蜘蛛詩.序〉:「巴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邊數寸,而踦長數倍其身。」

注音: ㈠ㄑㄧˊ ㈡ㄧˇ ㈢ㄐ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踦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