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燻蒸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umigation
作者: 夏滄琪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燻蒸法係指在密閉空間內放置燻蒸劑(fumigant)以達殺蟲滅菌之方法。燻蒸劑為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能迅速產生對生物致死的氣體濃度的一種化學藥劑,此藥劑以有毒的氣體分子狀態穿透到生物體內,引起害蟲的致死作用。燻蒸劑經常被典藏單位所使用,燻蒸原理是在一個真空或密閉空間,以氣體或氣化之燻蒸劑穿透進入接受處理的物品以消滅蟲菌。
  檔案燻蒸法為處理檔案蟲害問題最常用的方式,燻蒸常被用來處理大量的蟲害,燻蒸劑的類型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常見的燻蒸劑有溴化甲烷、環氧乙烷、好達勝或是合成除蟲菊的幫家淨。溴化甲烷殺蟲效果好,亦能殺菌。環氧乙烷無論殺蟲或殺菌能力都強,然因其具爆炸性,有些國家已禁用。
  國內博物館界常用之燻蒸劑為日製的約其棒(Ekibon,含86﹪溴化甲烷及14﹪環氧乙烷),好達勝(Phostoxin,PH3)被國內圖書館界用於書籍之燻蒸,此外硫醯氟(Vikane,SO2F2)亦被應用於古蹟木質的燻蒸之用。
  使用燻蒸劑的優點是:(1)除蟲效率高;(2)穿透性高;(3)曝露在燻蒸劑中的時間短;(4)單位項目處理的花費較少;(5)同時可以處理很多件。缺點有:(1)對操作者及環境毒性較高;(2)殘留之藥劑無法避免再受昆蟲感染,但殘留藥劑可能會影響材質及使用者的健康。
  燻蒸法在過去的確幫助解決不少檔案的蟲害問題。然而目前因環保意識高漲,再者根據1997年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第九次會議決議7:已開發國家在2005年、開發中國家則在2015年應全面禁用溴化甲烷,屆時殺蟲必需另尋他法。國內於2002年3月,農委會公布:因溴化甲烷於美術館、博物館為環境用藥用途於94年即應全面禁用;環保署公布:因環氧乙烷對人體健康及環境之危害,且歐盟已禁用於燻蒸處理,故不增列為新用途。燻蒸劑的特性比較
檔案管理局編(2004)。 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處理、案保存維護手冊。臺北市:檔案管理局出版。
岩素芬(2003)。紙質科技保存維護手冊。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簡笙簧(1994)。檔案燻蒸防治菌蟲害之研究-以國史館檔案燻蒸作業為例。在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編,海峽兩岸檔案管理暨微縮技術交流會論文集(頁101-124)。臺北市 : 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
參考資料:
檔案管理局編(2004)。 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處理、案保存維護手冊。臺北市:檔案管理局出版。
岩素芬(2003)。紙質科技保存維護手冊。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簡笙簧(1994)。檔案燻蒸防治菌蟲害之研究-以國史館檔案燻蒸作業為例。在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編,海峽兩岸檔案管理暨微縮技術交流會論文集(頁101-124)。臺北市 : 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燻蒸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