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蕃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12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一]fān[二]f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ㄠˋㄕㄥˋㄖㄨˊ:「ㄈㄢˊㄕㄥˋ」。
  2. ㄈㄢˊㄓˊㄕㄥㄖㄨˊ:「ㄈㄢˊㄧㄢˇ」。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ㄉㄞˋㄉㄨㄟˋㄨㄞˋㄍㄨㄛˊㄏㄨㄛˋㄅㄧㄢㄐㄧㄥˋㄕㄠˇㄕㄨˋㄇㄧㄣˊㄗㄨˊ˙ㄉㄜㄔㄥㄏㄨㄊㄨㄥㄈㄢ」。
  2. ㄨㄞˋㄍㄨㄛˊㄏㄨㄛˋㄨㄞˋㄗㄨˊ˙ㄉㄜㄊㄨㄥㄈㄢ」。ㄖㄨˊ:「ㄈㄢㄑㄧㄝˊ」、「ㄈㄢㄕ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蕃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1. 茂盛。
    【例】蕃茂
  2. 滋生、繁殖。
    【例】蕃育、蕃息、蕃衍
  3. 眾多。通「繁」。
    【例】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宋.周敦頤〈愛蓮說〉)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
解釋:
  1. 舊時對外國或邊境少數民族的稱呼。通「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án
解釋:
[形]
1.茂盛。《說文解字.艸部》:「蕃,艸茂也。」《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
2.眾多。通「繁」。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視駝所種樹,或移徒,無不活;且碩茂蚤茂實以蕃。」
[動]
1.滋生、繁殖。《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夏餘鳥獸蕃,秋末禾黍熟。」
2.屏蔽、保障。通「藩」。《書經.微子之命》:「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
解釋:
[名]
舊時對外國或邊境少數民族的稱呼。通「番」。如:「吐蕃」、「吐魯蕃」。
[形]
來自外國或外族的。通「番」。如:「蕃茄」、「蕃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ㄈㄢˊ

1. 茂盛。《說文解字.艸部》:「蕃,草茂也。」《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

2. 滋生、繁殖。《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畜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唐.宋之問〈溫泉莊臥病寄楊七炯〉詩:「夏餘鳥獸蕃,秋末禾黍熟。」

3. 眾多。通「繁」。《易經.晉卦》:「晉康侯用馬蕃庶,晝日三接。」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

4. 屏蔽、保障。通「藩」。《書經.微子之命》:「欽哉!往敷乃訓,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

5. 姓。如漢代有蕃嚮。

㈡ㄈㄢ

1. 舊時對外國或邊境少數民族之稱呼。通「番」。如:「吐蕃」、「吐魯蕃」。

2. 來自外國或外族者。通「番」。如:「蕃茄」、「蕃薯」。《新唐書.卷一六三.列傳.孔巢父》:「蕃舶泊步有下碇稅,始至有閱貨宴,所餉犀琲,下及僕隸。」

注音: ㈠ㄈㄢˊ ㈡ㄈ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