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藥物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rug Education
作者: 李景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藥物教育的目標旨在協助個人了解與藥物有關的資訊,促使個人能夠對於藥物的使用和濫用作明智的決定;此外,並協助個人了解其他人使用藥物的情形,從而協助社會大眾對於藥物的使用作更明智的決定。換言之,藥物教育可以協助個人理性的面對社會中所存在的各種合法和非法藥物,進而成為明智的藥物消費者,避免受到藥物的危害。
  一項設計良好的藥物教育計畫,將可協助學習者獲得下列好處。
  1.認識藥物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安全用藥的原則,並能珍視和積極維持自己的健康。
  2.了解並遵守與藥物相關的法令規章。
  3.肯定自我,對藥物的使用作明智的決定。
  4.了解並抗拒來自他人的使用藥物壓力,並協助藥物濫用者主動尋找協助。
  5.學習和享受正向活動,從中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
  藥物教育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奧利斯(Nowlis, 1978)曾指出,藥物教育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七部分:(1)定義;(2)歷史觀點(沿革);(3)分類:包括合法及非法藥物、藥物學;(4)生理因素:包括神經系統、藥物使用、效果、濫用的可能性、藥效期、使用的方法;(5)心理因素:包括生理及情緒的需求、使用、誤用及濫用的原因、藥物濫用者的特徵、藥物的替代品、解決問題、因應及作決定;(6)社會因素:包括使用及濫用的型態、對家庭及學校的影響、影響使用及濫用的因素、家庭學校及社會的防制角色、治療及復健、法律、社會資源、濫用者的認定;(7)精神因素:包括價值觀、道德問題、人道。
  為達成藥物教育的目的,許多教育策略廣泛的被探討與應用,並由傳統式著重認知的教導(如資訊提供、恐懼喚起),逐漸發展到著重情意和行為層面的教導,如應用價值澄清策略、學習個人與社交生活的技巧、演練拒絕的技術及發展藥物的替代品等。
  要有效的推行藥物教育,教師必須靈活運用各種藥物教育策略,來協助學習者對藥物作明智的抉擇。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藥物教育應著重於培養學習者情緒調適、適應技巧、面對同輩壓力、自我尊重、自我肯定及解決問題的技術和能力;在國中、高中以上的階段,藥物教育除應強調上述教學重點外,亦應協助學習者了解藥物對人體的影響、藥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青少年濫用藥物的原因及相關的法律責任,並發展替代性的休閒活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藥物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