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泰特利,葛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tley, Glen (1926-)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美國現代舞者及編舞家,他生於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1940 年代中期主動從醫學院退學,而轉隨韓亞.霍姆(Hanya Holm)學舞,稍後在她旗下演出,同時擔任編舞助理,為百老匯秀推出《吻我凱特》(Kiss Me Kate, 1948)及《遠離塵世》(Out of This World, 1950)等舞劇。1950年代為了增進舞藝,他隨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及瑪格麗特.葛瑞斯克(Margaret Craske)習舞,同時廣泛的和各派現代舞蹈家切磋琢磨,合作演出。例如:他在約翰.巴特勒(John Butler)為電視節目所作的《阿馬勒和夜訪者》(Amahl and the Night Visitors, 1951),1959年為紐約市歌劇院(New York City Opera)所編的《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舞劇中演出。他也在波爾.藍(Pearl Lang)所編的《還有,喬易是我的證人》(And Joy Is My Witness, 1955)中表演。接著為荷西.李蒙(José Limón)的作品《摩爾人的孔雀舞》(The Moor´s Pavanne)跨刀。他曾在瑪莎.葛蘭姆舞團(Martha Graham Company)演出《戰爭花園》(Embattled Garden, 1958)及《克萊坦涅斯卓》(Clytemnestra, 1959),隔年在美國芭蕾舞團(American Ballet Theatre),尤金.勞麟(Eugene Loring)所編的《比利男孩》(Billy the Kid),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所作的《火柱》(Pillar of Fire)、《丁香園》(Jardin aux Lilas),傑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所編的芭蕾舞《移動》(Moves)、《音樂會》(The Concert)、《事件》(Events)等舞劇中演出。泰特利曾為芭蕾舞團及現代舞團編了不少舞,例如:1970年代的荷蘭舞蹈劇場(Netherlands Dance Theatre),英國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藍貝爾芭蕾舞團(Rambert Ballet),德國慕尼黑國家歌劇院(Munich State Opera)及漢堡國家歌劇院(Hamburg State Opera)。他的許多精典名作都採用盧本.特爾-艾路藤良(Rouben Ter-Arutunian)頗具革命性的舞台設計,因而增加了舞蹈感性的一面,例如:《夢想者皮耶侯》(Pierrot Lunaire, 1962)、《馬尾藻》(Sargasso, 1964)、《瑞瑟卡爾》(Ricercare, 1966),以及從中國的太極哲學而獲得的靈感所編的《抱虎歸山》(Embrace Tiger and Return to Mountain, 1968)。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泰特利,葛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