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邊幽蟬 - 教育百科
渡 | |
邊 | |
幽 | |
蟬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渡邊幽蟬 Semia watanabei 是台灣特有種之中體型的蟬,成蟲之頭 、胸為亮綠色,偶有藍色及黑色斑紋。翅顏色為透明。蟲體之腹部顏色為暗紅褐色與淡綠色相間,雌蟬的腹部短於頭胸部,而雄蟬的腹部第8節覆蓋白粉。成蟲含翅總長度:雄蟲約為 52毫米;雌蟲約為53毫米。本種蟬出現於 5-9 月。主要棲息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雄蟲會有一起鳴叫的現象。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 Lee and Hayashi (2003) 和陳振祥 (2004)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
|
知識 1: 皆陸生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渡邊幽蟬 | |
中文門名: | 節肢動物門 |
中文綱名: | 昆蟲綱 |
中文科名: | 蟬科 |
中文亞科名: | 蟬亞科 |
拉丁種小名: | watanabei |
拉丁族名: | Dundubiini |
拉丁亞科名: | Cicadinae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科名: | Ccicadidae |
拉丁門名: | Arthropoda |
中文總科名: | 蟬總科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昆蟲類 |
拉丁屬名: | Semia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中文目名: | 半翅目 |
拉丁目名: | Hemiptera |
拉丁綱名: | Insecta |
拉丁總科名: | Cicadoide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渡邊幽蟬 |
英文名: | Semia watanabei |
描述: 本種體色為綠色、黑色,且身體有銀色鱗毛分佈。本種形態特徵為:1.頭部:綠色的頭部比中胸背板基部略寬。具草綠色複眼,紅色的單眼。額唇基微突,有黑紋在額唇基的上方及橫溝。口器的喙管長至第二腹節。2.胸部:綠色的前胸背板短於中胸背板,且有兩條黑色中紋(中紋兩側為淡黑色及淡綠色兩色相間),綠色的前胸緣片,有黑色斑點位於外緣及下緣,且側緣上方具小齒突。綠色的中胸背板有黑色W字紋(約佔中胸背板的一半),中胸背板的X字型隆起為暗綠色且上方有兩個黑斑。3.腹部:為暗紅褐色及淡綠色兩色相間。雄蟬的腹部呈半透明、體壁薄,且長於頭胸部(約為頭胸部的1.8倍長),雌蟬腹部則短於頭胸部。另外,雄蟬背瓣小,鼓膜露出。魚鱗狀的腹瓣小,且腹瓣左右相近。有黑色斑紋在腹瓣外緣上方,第3至7腹部背板有暗褐色斑點,及第8腹節有白粉分佈。4.翅:翅整體透明。前翅翅脈為綠色及黑色兩色相間。前翅翅脈結節處則為白綠色。前翅有連續的煙褐色斑紋位於R3脈底部及1st橫脈,在2nd橫脈、3rd橫脈、4th橫脈及Cu1b脈也有煙褐色斑紋,及前翅翅脈R3、R4+5、M1、M2、M3、M4及Cu1a等處具較小的煙褐色圓斑。另外在後翅的R4+5脈底部及M1脈底部也有連續的煙褐色斑紋。雄蟬體長約38-39mm,前翅長約39-41mm。雌蟬尾節膨大且產卵管未為伸出尾節,體長約24mm,前翅長約38mm。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
|
分布: 烏來、福山、太平山、獨立山、巴陵、明池、北埔、谷關、埔里、日月潭、蓮花池、關仔嶺、藤枝、壽卡與恆春。成蟲見於4-9月。 |
|
作者: | 陳彥霖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